首页 > 首楞严经疏 > 第22章 (22)

我的书架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畅谈偈颂。总有四种。一阿耨窣睹婆颂。不问长行并偈。但数字满三十二。即为一偈。二名伽陀。此云讽颂。或名直颂。谓以偈说法。非颂长行。三名祇夜。此云应颂。四名蕴陀南。此云集施颂。谓以少言。摄集多义。施他诵持故。为何意故经多立颂。略有八义。一少字摄多义故。二赞叹者多以偈颂故。三为钝根重说故。四为厥后之徒故。五随便乐故。六易受持故。七增明前说故。八长行未说故。今此经内。于前四中二三所摄。八意以内正唯三七。兼二五八。然又长行偈颂相望有五对之例。谓有无。广略聚散。前后。隐显。至文详而知之。此颂九行。应颂讽颂。间杂相糅。连环起复。展转相生。粗心破无明法执。令观门洁白修行证入一真法界也 二正颂六。初二颂标宗破执二。一比量正破

二解结同体疑二。一阿难伸请二。一述已犹迷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顿首白佛。云何令我存亡循环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染净底子唯此六根。更无别法。于此起见存亡循环。于此忘情涅槃常乐。法执未破。孰能洞明。故再咨询欲期开示 五佛为释通二。一长行二。一双标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消。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初二句指妄。谓从根境缘所生见故云缘见。不明下结真。谓不逐缘生。不由境起。湛然常照。明不能发。暗不能昏。纯一真觉内莹清净。此体发明。根尘识心一时圆妙。故前文云。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二别破疑情三。一真识断灭疑二。一阿难伸疑二。一牒所闻

纵汝形消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锁灭 形命虽迁。真常不动。妄识尚在。况乎闻性随汝消谢 三结斥迷倒不循妙常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二)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 初二句牒其所计。若实下五句破其断无。若实此闻随声而灭。则汝一身应如木石。再击钟时如何闻响。知有下五句对释无生。有无之知。自属声境且不关闻。故云自是声尘或有或无。闻性常然未曾起灭。故云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下二句反结有性。闻若实无证无者谁。既若知此是无闻者。验知不灭。岂随声无 二显其本常

立即十方普佛天下六种震惊。微尘如来住天下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天下来只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无明住地为六情根。震惊不安。因兹解结。诸佛流光灌一佛顶。以表一多无碍自他划一。下文诸佛标示。此佛释成。同说同证更无异路。问此经畴前至此。四度放光。独占今文诸佛同放。仍又同说。斯何特异乎。答初为说教破邪。次为拣妄显理。次为定见生智。今为入观成行。前三依教发解。未能除障。今文观成破惑。正动无明入法界理。故诸佛放光。同示解结体无二源。故知。说教破邪。显真拣妄。立信成解。皆为本日成行取证。非聊尔事。故与前文异耳 三同说结根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人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前疑因果同异。今疑根尘结解。故云第二义门。然根起之由前虽广示。而不的指那边为结。结解之义尚未辨明。欲期指陈皎然可识。故引前文佛所举喻。以况己迷也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称呼呼虽别。清净美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菩提云知觉。即智果。涅槃云寂灭。即断果。离伪妄无迁改。故曰真如。照察稳定。名为佛性。庵摩罗云无垢。离障所显。即白净无垢识也。不与妄染呼应。含藏无量功德。名空如来藏。能现身土。离倒圆成。鉴周万有。名大圆镜智。七名虽别一体无殊。坚毅凝然常住不动。如金刚也 二显因无常

推荐阅读: 美女的超级保镖     龙魂武尊     杀手房东俏房客     英雄监狱     我的悟性好到爆     凤鸾腾图     杀神归来1     一胎三宝:总裁大人请关门!     带着异能回八零     冬雪春风     变身美女死神     情深不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