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非染非净。故名为一。离诸虚妄。故名为真常住稳定。故名为如。约此义边名为不动。又此地中。无别离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动故。名不动地。此地证得不增减真如。谓此真如。离增减执。不随染净有增减故。断无相中作加行障。修愿波罗蜜增胜 九善慧地
自发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自发故。无明不能拒智。觉他故。有情不能违化。障不能拒。物不能违。二利既兼。故无嗔恨 四无尽行
天下如来相互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此菩萨得如来身及国土身相互涉入无碍安闲。此是如来藏中诸功德法受用无尽也 六随顺划一善根回向
善能好处统统众生。名饶益行 如上随顺众生。便是善能好处。始能欢乐生善。终能破恶入理。故名饶益 三无嗔恨行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统统处回向 精真发明智显也。地如佛地理现也。智冥理体无二无别。智遍理遍名至统统处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长水沙门子璇集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如同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佛觉果智也。如前文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精真发明地如佛地。此即用佛果智为己因心也。然犹未能离因显果。故云若出未出近于登地将发此智。故云若出。犹拘因相尚未能离。故云未出。喻如钻炽热相先现火出不久。火喻佛觉。钻喻加行。木喻因相。火出则木尽。觉现则因亡。亡因期近。故喻如暖。此约发智以显也 二顶位
有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谓住人缘智。引无别离最胜般若。令得现前。智现理现。故云有为真如性净明露。此地证得无染净真如。谓此真如赋性无染。亦不成说火线净故。断粗相现行障。修习般若波罗蜜增胜 七远行地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阐扬取涅槃道。名随顺划一善根回向 同佛地如来藏也。即前地如佛地。本来具足无漏性德。此德能为万行所依。故云清净因。依于此因能起趣果之行。故云依因阐扬取涅槃道。道即因也。此则万德为万行因。万行动涅槃因。公道之行行从理起。故云随顺划一。能生妙果名曰善根 七随顺等观统统众生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摆脱回向 初句摄前。十方无碍者。既能即法离相。则不为表情诸法所系。故云无缚。以无缚故安闲无碍。故云摆脱。此摆脱相赋性亦离。故皆无也 十法界无量回向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以第八地得一真如心。名无相无服从。故此第七地。从初发心。二无数劫加服从行今至有相服从后边。出过人间二乘道故。至此真如无相边沿。故云尽真如际。多劫修行。故云远行。证得法无不同真如。谓此真如。虽多教法各种安立。而无异故。断细相现行障。修习便利善巧行增胜 八不动地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二)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前以佛觉用为己心。即果辨因也。今以己心成佛所履。即因合果也。虽因果相合。未亡二相。故云若依。如在山顶足有所履。将显法界无所别离。故云非依。如身处虚空也。下有微碍喻若依也。存二相故。二相便是障入初地无明也。此约离障以显 三忍位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有为。性本然故。名实在施 依真起用。用不离体。体即真如无漏清净一真法界。此法界体本具如是无方妙用。故云本然。以即体故。名为实在。此之十行。皆是证真菩萨自利利他无碍安闲圆融妙行。一一皆破微细无明。显佛智德。垂垂美满。有此十番智断服从。念念与萨婆若呼应。华严云。此菩萨行与法界虚空等。以用诸佛不思议妙行故。故此十行圆融无碍。即一论十。十不离一。故此最后即云一一皆是清净真如性本然故 第五十回向位十。一救护统统众生离众生相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