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仙桥四周已经热烈不凡。从傍晚起,沿着河岸就摆起了一长串卖花灯的摊子。夜色才漫过天涯,摊上的花灯点起。长长一条河道,好像灿烂银河。灯笼火把下,杂耍卖艺的敲起了铜锣围起了圈。抄手摊,面条摊摆开桌椅,锅里大骨汤沸腾,香气四溢。卖叶儿粑,凉粉凉糕豆腐脑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河岸边,伴当们簇拥着一群锦衣少年。个个穿戴艳色的华贵锦衣,纱帽上簪着大朵鲜花,腰间挂满了香囊荷包玉饰。一看就是益州城中的纨绔后辈。
话虽如此,又一柱香畴昔,仍没见赵修缘前来赴约。季英英还是舍不得分开。
人群中有人噗嗤笑了:“周七郎,别说我没提示你,千万别去。把稳被蔷薇刺扎了手!”
天刚擦黑,季英英就带了湘儿绫儿到了送仙桥头。湘儿嘴快,季英英不担忧。绫儿奉了季氏之命,寸步不离。季英英想赶她走也没撤。她干脆地奉告绫儿:“我与赵家二郎约在桥边有事要谈。你奉告太太我也不怕,到时离我远点,莫要偷听。”
此时还没有后代中秋节是团聚佳节的观点。但是春季的第二个月,弄月放花灯乞福却已成景。
听到酸梅汤三字,季英英咕噜咽了口口水。从家走到桥边,她实在口渴了,便风雅说道:“买三碗,你俩也饮一碗。”
浣花溪是益州城南河的一段。相传溪旁曾有个农家女。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来了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和尚。和尚不慎跌入水沟,僧衣沾满了泥水,浑浊不堪。他要求农家女为他洗净僧衣。大唐礼佛之风骚行。农女欣然承诺。当她把僧衣放入溪中漂洗时,溪中生出朵朵莲花,异香扑鼻,美不堪收。厥后这段河水就被称作为浣花溪。
“杨三郎,你瞧好吧!”周七郎朝世人抛了个对劲的眼风。
“绿配紫,丑得死!一群毛虫!”季英英哼了声,回身就要走。
看她两人如此欢乐,季英英忍不住嘟囔道:“再不来,我也要欢欢乐喜玩去。”她转过身,正看到一盏花灯冲到了岸边,被石头一拦,停了下来。
莫非明天赵修缘又不会来了?
走到树下,看清了季英英一张娇美芙蓉脸,周七郎三魂丢了两魂,迭声直道:“小娘子踢我下河,我也不恼。且等着,哥哥帮你把花灯放远。”
湘儿和绫儿眉开眼笑,向季英英行了礼,联袂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