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道,“王家的家风还是不错的,辑哥儿就该娶个能管住他的。老太太那边说甚么了没?”
唐辑见兄长难堪,便坐到林夫人身边,揽着她晃了晃,笑嘻嘻的欣喜她,“母亲快别恼了,四嫂也是担忧桂哥儿,说话硬了些,大哥不是个吝啬的,明儿我请他吃酒去。”
这个设法冒出来,唐轶不安闲的动了动。
她生了三个儿子,轶哥儿是宗子,从小就懂事,现在成了亲也有了孩子,最小的辉哥儿跟他侄儿普通大,才刚会说话,还看不出甚么,最叫她操心的还是辑哥儿,这孩子小时候身子骨弱,又比前头的哥哥小了四五岁,她便娇惯了些,想着长大了有轶哥儿顾问,平安然安就好,现在再看,倒是她过分宠嬖迟误了孩子。
唐轶紧紧抿着嘴角,他从小就晓得,本身这个大哥曾与爵位错身而过,不管是祖母还是母亲都警告他要谨慎大哥,因为年老是靠着本身读书长进获得的出身,出去了谁不高看一眼?唐家已经很多年没出过读书种子了,如许一个有长进心的一旦鱼跃龙门登了天梯,别人就是想拦也拦不住,本身即便顺利袭爵,到时候唐家又是谁说了算呢?
“……搬场的事是不是等宁姐三朝回门今后再说?”
长房还是分出去的好!
哪怕晋王是个不顶用的,到底还是贤人的儿子,轶哥儿身上还没差事,如果晋王在贤人跟前说上一句半句……
【后文多赠送字数接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分了家,长房固然还姓唐,却不再见被人看作安平侯府的长房,到时候侯府里就还要再拔出个领头人来,二叔和三叔都是没用的,五叔还小,又生性贪玩,费钱养着就是了,余下的六叔、七叔就更不消说了,都不敷为虑。
太夫人想了想,“搬场什挪人丁,总不是小事,再从我私房里拿五千两银子,免得你们手头紧,亏了孩子们。”
太夫人说的是她的宗子唐涵,可惜没长大成人,十二岁时亡故了,厥后爵位便落到了比唐涵小三岁的唐浚头上,就是现在的唐侯爷。
看来看去,太子太傅王磐的孙女本年十三,恰是要说亲的年纪,她几次外出赴宴见过这小女人,举止慎重不说,性子也利落,便是做宗妇也成的。太傅的家声一贯不错,孩子的父亲是王磐的次子,金石大师,虽没有退隐,却在士林很驰名声。
唐侯爷被他说的一怔,这才留意到宗子两鬓竟也生出了几丝乌黑。
不料还没比及王家来人,第二天一早,肁氏的娘家嫂子肁家大太太就过来了,带了厚礼来给太夫人存候,“传闻我们姑奶奶动了胎气,我们老太太内心焦急,也就顾不得礼数了,让我从速来瞧瞧她,没给您白叟家添乱吧?”
唐侯爷用过晚餐就去了书房,林夫人晓得他早晨若不是客岁青姬妾房里,就是去外头韩氏的宅子,只是她明天也有苦衷,没心机和他计算。
侯爷左手端着茶盏,右手捏着盖子,闻言微微一顿,想了想,道,“……也好,只是老太太的意义是让他们在新宅子过腊八,明天你和老迈媳妇商讨吧。”
这话可没人敢接,过了好一会儿,太夫人叫马嬷嬷,“早些年涵哥儿还在的时候,我立过一个票据,放哪儿了?”
长房的宁姐儿是铁板钉钉的晋王妃,可轶哥儿媳妇弄的这一出,不但获咎了长房,还把长房分炊分出去了,虽说太夫人和侯爷都发了话,可事情说出去,别人只会觉得是轶哥儿不容人。
唐侯爷忙躬身道,“老太太?”
肁家大太太只当听不懂太夫人话里的调侃,笑道,“都说您是最慈和的,这下我们老太太可放心了!也不知桂哥儿如何样了,老太太想他可想得紧,来前儿还让我奉告我们姑奶奶一声,让她有空了抱了桂哥儿归去看看她白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