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编辑本段稳按期
州境:东西五百六十里。南北一百六十五里。
宋朝鼎新唐朝处所行政轨制,建立了中心当局带领下的路、州(府、军、监)、县三级政区制。据史籍记录,政和元年(1111年),山东大部分地区划归京东东路、京东西路,独一少数州、县属于河北东路,合计26州(府、军),89县。登州、莱州、青州、淄州、密州、沂州、潍州等7州属于京东东路,登州辖蓬莱、黄县、牟平、文登等4县,治所蓬莱。
折叠编辑本段文献记录
文登县,上。西北至州三百二十五里。本汉牟平县也,属东莱郡。高齐後帝分牟平县置文登县,属长广郡,取界县文登山为名。隋开皇三年废长广郡,文登县属莱州。武德元年,改属登州。
明朝实施的省、府、州、县制,登州归属山东省(后改成山东布政使司)下的莱州府,1376设府,治所蓬莱。统领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和文登县。明末设登莱巡抚于此,登莱巡抚袁可立曾在此练习海军,登莱成为关防重镇。
东牟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汉高后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侯。
折叠编辑本段灭亡期
五代十国期间,山东地区前后归属梁、唐、晋、汉、周等政权,行政区划根基秉承唐朝。
1914年5月,北洋当局置胶东道,治所烟台,登州作为行政区划划上了句号。
元处所行政区划的最大特性就是在天下建立行省轨制,构成行省、路、府州、县四级政区制。山东与河北、山西、内蒙等地处于元多数四周,通称为“腹里”,作为中心特区,由中书省统领,故没有设行省,而是直接设路和直隶州。因为中书省地区泛博,为便于办理,在路之上设立肃政廉访司和宣慰司,作为查察区。山东地辨别属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和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的一部分,登州归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据古文献记录,元朝在山东地区共设置6路,23州,97县。登州、莱州2州,元初附属益都路,后归属淄州路、淄莱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属般阳路,登州领蓬莱、黄县、福山、栖霞等4县,治所蓬莱。
清延明制,登州府辖区根基无窜改。第二次鸦片战役后,登州被开放为互市港口,1862年治所由蓬莱迁往烟台。
海,在县南六十里。县东一百八十里。三面俱县於海。县东北海中有秦始皇石桥,今海中时见有坚石似柱之状。
唐朝因循隋朝处所行政区划,实施州、县二级制。五代因之。这一期间,除了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的十几年时候里实施郡、县二级制外,其他大部分时候皆实施州、县二级制。唐朝初期,天下设有州360个、县1557个。唐朝鼎盛期间,山东地区起码分别为14个州,80多个县,团体上构成了当代山东行政地区的框架。
成山,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史记》曰:“秦始皇二十九年,又东游,登成山,升之罘,勒石纪功。”《郊祀志》曰:“齐有八祠,成山为日主。”《封禅书》曰:“七曰日主,祠成山。”
牟平县,中。西至州二百里。本汉县也,属东莱郡。有铁官、盐官。在牟山之阳,其地夷垣,故曰牟平。《汉书》齐悼惠王子将闾为牟平侯。後属莱州。武德四年於中郎城置牟州,牟平县属焉。贞观元年,牟州及县俱废。麟德二年,析文登县於此重置牟平县,属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