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映入李恪视线的是一片淡薄的云海,连缀至海天之交,李恪昂首望去,在云海之上,是一轮滚烫如火,光芒耀目标红日,喷薄而出的火焰映地本来乌黑的云海霞红的一片,仿佛要扑灭整片云海普通。
泰山之顶已然绝高,登封坛更在岱顶之上,当李恪顺着石阶缓缓登坛,呈现在了登封坛坛顶的时候,背对此人群,抛开了岱顶之上本来树木巨石的掩蔽,终究看清了全貌。
这一刻,李恪意兴遄飞,竟生出一种天下尽在手中的豪放畅意,而究竟也确切如此,他是大唐的天子,天可汗,海内共主,凡苍穹之下,四海以内,都是他的江山,都是他的子民。
看着面前的一幕,感受着脑海中的回想,李恪的心中前所未有的果断,他是大唐的帝王,这里就是属于他的乱世江山,他将会亲手把大唐打形成古所未有的富强王朝。
说完,长孙无忌手中捧着玉牒,跟从在李恪的前面,缓缓登上了登封坛的石阶。
然其国虽大,好战必亡,朕取前朝之经验,欲渐宽武政,兴武功,除龙朔年号,改元弘治,以表治世之心。”
一岁之初,方才开春,千仞之高的泰山绝顶之上还带着些许的寒意,在日出时分,天涯缓缓跃出一丝鱼肚白,泰山之顶终究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因而乎,全部泰山都沉浸在了一片鼓声当中,这片鼓声震慑六合,中转云霄,仿佛能将人间的意志通报至九重天上。
长久的安好后,就是一阵重鼓之声在山脚之下响起,紧接着是山腰,越来越多的重鼓顺着泰山的山道被一面面地敲响,一起而上,直到伸展到了登封坛上,敲响了登封坛上的最后一面鼓。
半晌以后,俄然一声宏亮的清唱在登封坛下响起,封禅的时候已经到了。
这一刻,李恪恍忽了,恍忽见李恪仿佛看到了初来这人间的本身,看到了阿谁坐在东宫池畔瞻仰天空的少年,短短三十余载,已经是本日之风景了。
封禅的时候一到,全部泰山仿佛都在那一刹时温馨了下来,等候着大礼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