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晏曰:泛水在济阴界,取其博爱弘大而润下也。泛水之名,因而乎在矣。河水又东北,迳定陶县南,又东北,右合黄水枝渠,渠上承黄沟。东北合河,而北注济渎也。
京相璠曰:今荥阳县东四十里,有故釐城也。
又东过冤朐县南。
北济也,自武父城北,阚骃曰:在县西北,郑邑也。东迳济阳县故城北。圈称《陈留民风传》曰:县故宋地也。《竹书编年》,梁惠成王三十年,城济阳。
济水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南,侧城东注也。县故三鬷国也。汤追桀,伐三鬷,即此。周武王封弟叔振铎之邑,故曹国也。汉宣帝甘露二年,更济阴为定陶国。王莽之济平也。战国之世,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变姓名,寓之于陶,为朱公。以陶天下当中,诸侯四通,货色之所买卖也。治产数令媛,富好行德,子孙求学,遂致巨万,故言富者,皆曰陶朱公也。
济水又东北,迳冤朐县故城南。吕后元年,封楚元王子刘执为侯国。王莽之济平亭也。济水又东,迳秦相魏冉冢南。冉,秦宣太后弟也,代客卿寿烛为相,封于穰,益封于陶,号曰穰侯。富于王室,范睢说秦,秦王悟其擅权,免相,就封,出关,辎重千乘,卒于陶而因葬焉。世谓之安平陵,墓南崩碑尚存。
北济也,自荥泽东迳荥阳卷县之武修亭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年》,郑子然盟于修泽者也,郑地矣。杜预曰:卷东有武修亭。济水又东,迳原武县故城南,《春秋》之原圃也。《穆天子传》曰:祭父自圃郑来谒(天子)。夏庚午,天子饮于洧上,乃遣祭父如圃郑,是也。王莽之原恒矣。
又东过封丘县北。
济渎又东迳阳武县故城北。又东绝长城,魏筑也。按《竹书编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龙贾率师筑长城於西边。自亥谷以南,郑所城矣。《竹书》云:是梁惠王十五年筑也。《郡国志》曰:长城自卷迳阳武到密者是矣。济渎又东,迳酸枣县之乌巢泽,泽北有故市亭。《晋太康地记》曰:泽在酸枣之东南,昔曹太祖纳许攸之策,破袁绍军处也。济渎又东,迳封丘县北,南燕县之延乡也,其在《春秋》为长丘焉。应劭曰:《左传》,宋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是也。汉高帝封翟旴为侯国。濮水出焉。
济水又东北,迳定陶恭王陵南,汉哀帝父也。帝即位,母丁太后建平二年崩。
北济也,县故卫地也。《春秋·鲁昭公十三年》,诸侯盟於平丘,是也。县有临济亭,田儋死处也。又有曲济亭,皆临侧济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