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19章 济水二(1)

我的书架

齐桓公以鲁庄公三十二年城之,邑管仲焉,城内有夷吾井。《魏地盘记》曰:县有谷城山,山出文石。阳谷之地,《春秋》:齐侯、宋公会于阳谷者也。谷有黄山台,黄石公与张子房期处也。又有狼水,出东南大槛山狼溪,西北迳谷城西,又北,有西流泉,出城东近山,西北迳谷城北,西注狼水,以其流西,故即名焉。

余按《史迁记》,鲁为楚守,汉王示羽首,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宁得言彼也。济水又北,迳周首亭西。《春秋》文公十有一年,左丘明云:襄公二年,王子城父获长狄侨如弟荣如,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门,便是邑也。当代谓之卢子城,济北郡治也。京相璠曰:今济北所治卢子城,故齐周首邑也。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通谷者微。犍为舍人曰:水中有草木交合也。郭景纯曰:微,水边通谷也。《释名》曰:湄,眉也,临水如眉临目也。

又西北,入济水。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破坏,石碣尚存,题云项王之墓。《皇览》云:冢去县十五里,谬也。今彭城谷阳城西南又有项羽冢,非也。

济水又东北,与中川水合。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溪一源两,分泉流半,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迳东太原郡南。郡治山茌。西北,与宾溪谷水合。水出南格马山宾溪谷,北迳卢县故城北,陈敦戍南,西北流,与中川水合,谓之格马口。其水又北,迳卢县故城东,而北流入济,俗谓之为沙沟水。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太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於此谷,因谓之朗公谷。故车频《秦书》云:苻坚时,沙门竺僧朗尝从隐士张巨和游。巨和常洞居,而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分歧,并以静外致称,即此谷也。

又北过谷城县西。

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北。汉景帝以济水出其北,东注,中六年,分梁,於定陶置济阴国,指北济而定名也。又东北,与濮水合。水上承济水於封邱县,即《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受济者也。阚骃曰:首受别济,即北济也。其故渎自济东北流,左迤为高梁陂,方三里。濮水又东迳匡城北,孔子去卫适陈,罹难于匡者也。又东北,左会别濮水,受河於酸枣县。故杜预云: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传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菏泽。

又北过临邑县东。

南为菏水。北为济渎,迳乘氏县,与济渠、濮渠合。北济自济阳县北,东北迳煮枣城南。《郡国志》曰:冤朐县有煮枣城,即此也。汉高祖十二年,封革朱为侯国。北济又东北,迳冤朐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吕都县故城南,王莽改名之曰祁都也。

《地理志》曰:县有济水祠,王莽之谷城亭也。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春秋·隐公三年》,齐、郑会於石门,郑车偾济,即于此也。京相璠曰:石门,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门,去水三百步,盖水渎流移,故侧岸也。

酸渎水又东北,迳燕城北,又东,迳滑台城南,又东南迳瓦亭南。《春秋·定公八年》,公会晋师於瓦,鲁尚执羔,自是会始也。又东南会于濮,世谓之百尺沟。

京相璠曰:平阴,齐地也,在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十里。平阴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河道所由,名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也。其水引济,故渎尚存。今防门北有光里,齐人言广,音与光同,即《春秋》所谓守之广里者也。

推荐阅读: 黄帝秘藏     EXO之罂粟女王     甜妻有喜,霸道帝少宠上瘾     韩警官     我家师姐可能要杀我     明朝生存法则     末世归仙     最强农民     隐婚蜜爱:帝少的心尖宝贝     三生向道行     虚冠神域     神级冒牌男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