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曰:县有济水祠,王莽之谷城亭也。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春秋·隐公三年》,齐、郑会於石门,郑车偾济,即于此也。京相璠曰:石门,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门,去水三百步,盖水渎流移,故侧岸也。
济水又迳卢县故城北,济北郡治也。汉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盖以济水在北故也。
其一水东南流,其一水从县东北流,入钜野泽。
济水侧岸,有尹卯垒。南去鱼山四十馀里,是谷城县界,故春秋之小谷城也。
通谷者微。犍为舍人曰:水中有草木交合也。郭景纯曰:微,水边通谷也。《释名》曰:湄,眉也,临水如眉临目也。
又北过须昌县西。
《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传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菏泽。
又东北过卢县北。
又东北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
余按《史迁记》,鲁为楚守,汉王示羽首,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宁得言彼也。济水又北,迳周首亭西。《春秋》文公十有一年,左丘明云:襄公二年,王子城父获长狄侨如弟荣如,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门,便是邑也。当代谓之卢子城,济北郡治也。京相璠曰:今济北所治卢子城,故齐周首邑也。
汉武帝《瓠子歌》所谓吾山平者也。山上有柳舒城,魏东阿王曹子建每登之,有终焉之志。及其终也,葬山西,西去东阿城四十里。其水又东,注于济,谓之马颊口也。济水自鱼山北,迳清亭东。《春秋·隐公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京相璠云:今济北东阿东北四十里有故清亭,即《春秋》所谓清者也。是下济水通得净水之目焉。亦水色清深,用兼厥称矣。是故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浊河觉得固。便是水也。
《竹书编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溢酸枣郛。汉世塞之。
又北过临邑县东。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濮渠之侧有漆城。《竹书编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取漆富邱城之者也。
济水又北,迳须朐城西。城临侧济水,髯毛朐国也。《春秋·僖公二十一年》,子鱼曰:任、宿、须朐、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杜预曰:须朐在须昌县西北,非也。《地理志》曰:寿良西北有朐城者是也。济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对安民山,东临济水,水东即无盐县界也。山西有《冀州刺史王纷碑》,汉中平四年立。济水又北迳微乡东。《春秋·庄公二十八年经》书:冬筑郿。京相璠曰:《公羊传》谓之微。东平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鲁邑也。杜预曰:有微子冢。济水又北,分为二水,其枝津西北出焉,谓之马颊水者也。
济水又东北,与中川水合。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溪一源两,分泉流半,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迳东太原郡南。郡治山茌。西北,与宾溪谷水合。水出南格马山宾溪谷,北迳卢县故城北,陈敦戍南,西北流,与中川水合,谓之格马口。其水又北,迳卢县故城东,而北流入济,俗谓之为沙沟水。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水导源太山朗公谷,旧名琨瑞溪。有沙门竺僧朗,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隐於此谷,因谓之朗公谷。故车频《秦书》云:苻坚时,沙门竺僧朗尝从隐士张巨和游。巨和常洞居,而朗居琨瑞山,大起殿舍,连楼累阁,虽素饰分歧,并以静外致称,即此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