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以鲁庄公三十二年城之,邑管仲焉,城内有夷吾井。《魏地盘记》曰:县有谷城山,山出文石。阳谷之地,《春秋》:齐侯、宋公会于阳谷者也。谷有黄山台,黄石公与张子房期处也。又有狼水,出东南大槛山狼溪,西北迳谷城西,又北,有西流泉,出城东近山,西北迳谷城北,西注狼水,以其流西,故即名焉。
《竹书编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风,河水溢酸枣郛。汉世塞之。
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
其一水东南流,其一水从县东北流,入钜野泽。
又北过临邑县东。
余按《史迁记》,鲁为楚守,汉王示羽首,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宁得言彼也。济水又北,迳周首亭西。《春秋》文公十有一年,左丘明云:襄公二年,王子城父获长狄侨如弟荣如,埋其首於周首之北门,便是邑也。当代谓之卢子城,济北郡治也。京相璠曰:今济北所治卢子城,故齐周首邑也。
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北。汉景帝以济水出其北,东注,中六年,分梁,於定陶置济阴国,指北济而定名也。又东北,与濮水合。水上承济水於封邱县,即《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受济者也。阚骃曰:首受别济,即北济也。其故渎自济东北流,左迤为高梁陂,方三里。濮水又东迳匡城北,孔子去卫适陈,罹难于匡者也。又东北,左会别濮水,受河於酸枣县。故杜预云: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
酸渎水又东北,迳燕城北,又东,迳滑台城南,又东南迳瓦亭南。《春秋·定公八年》,公会晋师於瓦,鲁尚执羔,自是会始也。又东南会于濮,世谓之百尺沟。
京相璠曰:须朐,一国二城两名,盖迁都须昌,朐是其本。秦觉得县。汉高帝十一年,封赵衍为侯国,济水于县,赵沟水注之。济水又北,迳鱼山东,左合马颊水。水首受济,西北流,历安民山北,又西流,赵沟出焉,东北注于济。马颊水又迳桃城东。《春秋·桓公十年经》书,公会卫侯于桃丘,卫地也。杜预曰: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城,即桃丘矣。马颊水又东北流,迳鱼山南,山即吾山也。
济水又北,迳平阴城西。《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侯沈玉济河,会於鲁济,寻湨梁之盟,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阴者也。杜预曰:城在卢县故城东北,非也。
京相璠曰:平阴,齐地也,在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十里。平阴城南有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河道所由,名防门,去平阴三里。齐侯堑防门,即此也。其水引济,故渎尚存。今防门北有光里,齐人言广,音与光同,即《春秋》所谓守之广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