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23章 清水(2)

我的书架

白沟又东北,迳罗勒城东,又东北,漳水注之,谓之利漕口。自下清漳、白沟、淇河,咸得通称也。

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

《上党记》曰:长平城在郡南山中。

又北迳问亭东,即魏县界也。魏县故城,应劭曰:魏武侯之别都也。城内有武侯台,王莽之魏城亭也。左与新河合,洹水枝流也。白沟又东北,迳铜马城西,盖光武征铜马所筑也,故城得其名矣。

服从县东北与洹水合。

三监叛,周讨平,以封康叔为卫。箕子佯狂自悲,故《琴操》有《箕子操》,迳其墟,父母之邦也,不堪悲,作麦秀歌。地居河、淇之间,后乃属晋,战国时皆属于赵。男女淫纵,有纣之馀风。土崄多寇,汉以虞诩为长,朋友以难治致吊。

淇水又东北历淇阳川,迳石城西北。城在原上,带涧枕淇。

故《卫诗》云,根源在左,淇水摆布。卫女思归,指觉得喻,淇水摆布,盖举水所入为摆布也。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东南流,迳黎阳县界南入河。《地理志》曰:淇水出共,东至黎阳入河。《沟洫志》曰:遮害亭西一十八里至淇水口是也。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是以卢谌《征艰赋》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自后遂废,魏熙平中复通之。故渠历枋城北,东出,今渎破故堨。其堰悉铁柱,木石参用。其故渎南迳枋城西。又南分为二水:一水南注净水,水流高低,更相通注,河净水盛,北入故渠,自此始矣。一水东流,迳枋城南,东与菀口合。

淇水右合宿胥故渎,渎受河于顿邱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会淇水处,立石堰遏水,令更东北注。魏武开白沟,因宿胥故渎而加其功也。故苏氏曰: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即指是渎也。

又东过怀县之北。

《山海经》曰:淇水出沮洳山。水出山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山上合下开,可减六七十步,巨石磥砢,交积隍涧,倾澜渀荡,势同雷转,激水散氛,暧若雾合。又东北,沾水注之。水出壶关县东沾台下。石壁高贵,昂藏隐天,泉流发于西北隅,与金谷水合,金谷即沾台之西溪也。东北会沾水,又东流注淇水。淇水又迳南罗川,又历三罗城北,东北与女台水合。水发西北三女台下,东北流注于淇。

诩曰:不遇盘根错节,何故别利器乎?又东与左水合,谓之马沟水。水出朝歌城北,东流,南屈至其城东,又东流与美沟水合。水出朝歌西北大岭下,东流迳骆驼谷,于中逶迤九十曲,故俗有美沟之目矣。历十二崿,崿流相承,泉响不竭,返水捍注,捲复深隍,隍间积石千通,水穴万变,观者若思不周赏,情乏图状矣。其水东迳朝歌城北,又东南流,注马沟水,又东南注淇水,为肥泉也。故《卫诗》曰: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注》云:同出异归为肥泉。《尔雅》曰:归异出同曰肥。《释名》曰:本同出时,所浸润少,所归各枝散而多,似肥者也。

又东过武德县南,又东南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

菀水上承淇水于元甫城西北,自石堰东注菀城西,屈迳其城南,又东南流历土军东北,得旧石浢,故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惟通并为二水。一水西注淇水,谓之天井沟。一水迳土军东,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南分,东入同山陂,溉田七十馀顷。二陂所结,即台阴野矣菀水东南入淇水。

《韩诗别传》曰:武王伐纣,到邢邱,改名邢邱曰怀。春秋时,赤翟伐晋,围怀,是也。王莽觉得河内,故河内郡治也。旧三河之地矣。韦昭曰:河南、河东、河内为三河也。县北有沁阳城,沁水迳其南而东注也。

推荐阅读: 顶级弃少     大蛮部     厚黑救世主     专职保镖     小甜心,萌萌哒!     锦绣农家1     异能狂妃:夫君,我又闯祸了     护花俗人     傲娇前妻:总裁大人慢点爱     都市绝品圣医     悲凉如许誓不爱     功夫小村医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