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27章 浊漳水(3)

我的书架

衡漳又东北,右会桑社沟,沟上承从陂,世称卢达从薄,亦谓之摩诃河,东南通清河,西北达衡水。春秋雨泛,漳泽津渚,今观津城北方二十里,尽为泽薮,盖水所钟也。其渎迳观津县故城北,乐毅自燕降赵,封之于此邑,号望诸君。王莽之朔定亭也。又南屈,东迳窦氏青山南,侧堤东出。青山即汉文帝窦后父少翁冢也,少翁是县人,遭秦之乱,渔钓隐身,坠渊而死。景帝立,后遣使者填以葬父,起大坟于观津城东南,故民号曰青山也。又东迳董仲舒庙南。仲舒,广川人也。世犹谓之董府君祠,春秋祷祭不辍。旧沟又东,迳修市县故城北。汉宣帝本始四年,封清河纲王子刘寅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居宁也,俗谓之温城,非也。

从陂北出,东北分为二。一川北迳弓高城西,而北注柏梁溠。一川东迳弓高城南,又东北,杨津沟水出焉。左渎北入衡漳,谓之桑社口。

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西南,侧水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得其名焉。《东观汉记》曰:光武拜王梁为大司空,觉得侯国。耆宿云,邑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系狱。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治东北半许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郎郡渊。耆宿又言,县沦之日,其子东奔,又陷于此,故渊得郎君之目矣。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北为张平泽,泽水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注衡漳,谓之张平口,亦曰张平沟。水溢则南注,水耗则辍流。

清漳又东南,与轑水相得,轑水出轑河县西北轑山,南流迳轑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

又东北过下博县之西。

按《地理志》,魏郡之属县也。漳水于此有涉河之称,盖名因地变也。

东过涉县西,服从县南。

《地理民风记》曰:修县西北二十里,有修市城,故县也。又东会从陂。陂水南北十里,东西六十步,子午潭涨,渊而不流,亦谓之桑社渊。从陂南出,夹堤东派,迳修县故城北,东合清漳,漳泛则北注,泽盛则南播,津流高低相互迳通。

又东入衡水。

汉文帝二年,别为国。应劭曰:在两河之间也。景帝二年,封子德为河间王,是为献王。王莽改名郡曰朔定,县曰陆信。褚先生曰:汉宣帝地节二年,封大将军霍光兄子山为侯国也。章帝封子开于此。桓帝追尊祖父孝王开为孝穆皇,以其邑奉山陵,故加陵曰胜利陵也。今城中有故池,方八十步。旧引衡水北入城注池。

清漳水

又东北过章武县西,又东北,过东平舒县南,东入海。

汉高帝十一年,封郎中公孙耳为侯国。又东南迳贳城西,汉高帝六年,封吕博为侯国。百尺沟东南散流,迳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斯洨水自枝津,东迳贳城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縻渊。渊水在左纳白渠枝水,俗谓之祗水。水承白渠于藁城县之乌子堰,又东迳肥累县之故城南,又东迳陈台南。台甚宽广,今上阳台屯居之。又东迳新丰城北,按《地理志》云:钜鹿有新市县,侯国也。王莽更之曰乐市,而无新丰之目,所未详矣。其水又东迳昔阳城南,世谓之曰直阳城,非也,本鼓聚矣。《春秋左传·昭公十五年》,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三月,鼓人请降。穆子曰:犹有食色,不准。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故事君?穆子曰: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也。贾怠无卒,弃旧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也。有死义而无贰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极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返,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既献而返之。鼓子又叛,荀吴略东阳,使师伪籴,负甲息于门外,袭而灭之,以鼓子鸢鞮归,使涉佗守之者也。《十三州志》曰:今其城昔阳亭是矣。

推荐阅读: 腹黑学长的呆萌学妹     女装文艺人生     逼婚,娇宠百分百     国子监绯闻录     恋爱吧我的男主角     都市伪仙     影后有个乌鸦嘴系统     我的竹马天天找打     太子妃上位攻略     最强前妻:狼性少尊请住手     太极魔剑     替嫁甜妻夏小米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