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遥呼曰:我范羌也。城中皆称万岁,开门相持涕零,另有二十六人,衣履穿决,描述干枯,相依而还。枝河又东迳莎车国南,治莎车城,西南去蒲犁七百四十里。
释氏《西域记》曰: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治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故郭义恭《广志》云:龟兹能铸冶。其水南流迳赤沙山。释氏《西域记》曰: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离,大清净。又出山东南流,枝水右派焉。又东南,水流三分,右二水俱东南流,注北河。东川水出龟兹东北,赤沙积梨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龟兹城,音屈茨也,故延城矣。西去姑墨六百七十里。川水又东南流,迳于轮台之东也。昔汉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于此。搜粟都尉桑弘羊奏言:故轮台以东,地广,饶水草,可溉田五千顷以上。
汉使侍郎郑吉并护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也。其水又东南注大河。
大河又东,左会敦薨之水。其水出焉耆之北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
河水又东,迳皮山国北,治皮山城,西北去莎车三百八十里。
《山海经》曰: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源者也。二源俱道,西源东流分为二水,左水西南流,出于焉耆之西,迳流焉耆之野,屈而东南流,注于敦薨之渚。右水东南流,又分为二,摆布焉耆之国,城居四水当中,在河水之洲,治员渠城,西去乌垒四百里,南会两水,同注敦薨之浦。东源东南流,分为二水,涧澜双引,洪湍濬发,俱东南流,迳出焉耆之东,导于危须国西。国治危须城,西去焉耆百里。又东南流,注于敦薨之数。
释氏《西域记》曰:有国名伽舍罗逝,此国狭小,而总万国之要道无不由。城南有水,东北流出罗逝西山,山即葱岭也。迳岐沙谷,出谷分为二水。一水东流,迳无雷国北,治卢城。其俗与西夜子条约。又东流迳依耐国北,去无雷五百四十里,俗同子合。又东迳蒲犁国北,治蒲犁合,北去疏勒五百五十里,俗与子条约。
南去莎车五百六十里,有市列,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释氏《西域记》曰:国有佛浴床,赤真檀木作之,方四尺。王于宫中扶养。汉永平十八年,耿恭以戊己校尉,为匈奴左鹿蠡王所逼,恭以此城侧涧傍水,自金蒲搬家此城。匈奴又来攻之,壅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深一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饮之。恭乃仰天叹曰:昔贰师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之。有顷,水泉奔出,众称万岁。乃扬水以示之,虏觉得神,遂即引去。后车师叛,与匈奴攻恭。食尽贫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龙城故姜赖之虚,胡之大国也。蒲昌海溢,烫覆其国,城基尚存而至大,晨发西门,暮达东门。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咸龙形,西面向海,因名龙城。地广千里,皆为盐而刚坚也。行人所迳,畜产皆布毡卧之。掘发其下,有大盐,方如巨枕,以次相累,类雾起云浮,寡见星日,少禽,多鬼怪。西接鄯善,东连三沙,为海之北隘矣。故蒲昌亦有盐泽之称也。《山海经》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者也。东去玉门阳关一千三百里,广袤三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减。此中洄湍电转,为隐沦之脉,当其澴流之上,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于渊波矣。即河水之所潜而出于积石也。
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克日所入也。或河水所通西海矣。故《凉土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为河源。《禹记》所云昆仑者焉。张骞使大宛而穷河源,谓极于此而不达于昆仑者也。河水自葱岭分源,东迳伽含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