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卷三十
《吕氏春秋》曰: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荆使唐蔑应之,夹比而军,欲视水之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有匈者曰:兵盛则水浅矣。章半夜袭之,斩蔑因而水之上也。比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又南入于比水。
西南流于新野县,与板桥水合,西南注于比水,又西南流注于淯水也。
比水出比阳东北太胡山,东南流过其县南,泄水从南来注之。
公私引裂,水流遂断,故渎尚存。比水又南迳会口,与堵水枝津合。比水又南与澧水会。澧水源出于桐柏山,与淮同源,而别流西注,故亦谓水为派水。澧水西北流,迳平氏县故城东北,王莽改名其县曰平善。城内有《南阳都乡正卫弹劝碑》。
又南当涉都县北,南入于沔。
东迳钟武县故城南,故江夏之属县也,王莽之当利县矣。又东迳石城山北,山甚高大,《史记》曰:魏攻冥阨。《音义》曰:冥阨或言在鄳县葙山也。案《吕氏春秋》九塞,其一也。浉水迳鄳县故城南。建武中,世祖封邓邯为鄳侯。案苏林曰:音盲。浉水又东迳七井冈南,又东北注于淮。淮水又东至谷口。
谷水南出鲜金山,北流,瑟水注之。水出西南具山,东北迳光淹城东,而北迳青山东,罗山西,东北流注于谷水。谷水东北入于淮。
阚骃言晋太初中,割南阳东鄙之安昌、平林、平氏、义阳四县,置义阳郡于安昌城。又《太康记》、《晋书隧道记》,并有义阳郡,以南阳属县为名。汉武帝元狩四年,封北地都尉卫山为侯国也。有九渡水注之,水出鸡翅山,溪涧潆委,沿溯九渡矣。其犹零阳之九渡水,故亦谓之为九渡焉。于溪之东山有一水,发自山椒下数丈,素湍直注,颓波委壑,可数百丈,望之若霏幅练矣,下注九渡水,九渡水又北流注于淮。
粉水至筑阳县西而下汪于沔水,谓之粉水口。粉水旁有文将军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修丽。闾丘羡为南阳,葬妇,墓侧,将平其域,夕忽梦文谏止,羡不从。后羡为杨佺期所害,论者觉得文将军之崇也。
又东过新息县南。
均水
澧水又西北合溲水出湖阳北山。西流北屈,迳平氏城西,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注比水。比水自下,亦通谓之为派水。昔汉光武破甄阜、梁丘赐于比水西,斩之于斯水也。比水又南,赵、澧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其源藐小,至城渐大。城周回侧水,申伯之都邑,《诗》所谓申伯番番,既入于谢者也。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即其国也。但是是水即谢水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目之为渟瀯水,城戍又以渟瀯为目,非也。其城之西,旧棘阳县治,故亦谓之棘阳城也。谢水又东南迳新都县,左注比水。比水又西南流,迳新都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新林。《郡国志》觉得新野之东乡。故新都者也。
又东过谷邑南,东入于沔。
粉水
白水出朝阳县西,东流过其县南。
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水出县西南油溪,东北流迳平春县故城南。汉章帝建初四年,封子全为王国。油水又东曲,岸北有一土穴,径尺,泉流下注,沿波三丈,入于油水,乱流南屈,又东北注于淮。淮水又东北迳城阳县故城南,汉高帝十二年,封定侯奚意为侯国,王莽之新利也。魏城阳郡治。淮水又东北与大木水合,水西出大木山,山即晋车骑将军祖逖自陈留将家出亡所居也。其水东迳城阳县北,而东入于淮。淮水又东北流,右会湖水,傍川西南出,穷溪得其源也。淮水又东迳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嬴姓矣。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楚人灭江,秦伯降服出次,曰:联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汉乃县之。文帝八年,封淮南厉王子刘勃为侯国,王莽之均夏也。淮水又东,得浉口水源,南出大溃山,东北流翼带三川,乱流北注浉水。又北径贤首山西,又北出,东南屈,迳仁顺城南,故义阳郡治,分南阳置也。晋太初初,以封安平献王孚宗子望,本治在石城山上,因梁希侵逼,徙治此城。梁司州刺史马仙琕不守,魏置郢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