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也。
内方山在江夏竟陵县东北。
中江在丹阳芜湖县西南,东至会稽阳羡县,入于海。
九江地在长沙下巂,县西北。
王烈得石髓处也。
孔安国曰:共为雌雄,杜彦达曰:同穴止宿,养子相互哺食,长大乃止。张晏言不相为雌雄,故因以名山。
陪尾山在江夏安陆县东北。
泰山为东岳,在泰山博县西北。
霍山为南岳,在庐江灊县西南。
《山海经》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圆百里。在鸟鼠山西,即《尚书》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也。《春秋传》曰: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瓜州,地名也。杜林曰: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贡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瓜州之戎并于月氏者也。汉武帝后元年,分酒泉置,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山海经》云:山在邓林山东,河所入也。
太岳山在河东永安县。
东条山也。
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东南。
居延泽在其县故城东北。《尚书》所谓流沙者也。形如月生五日也。弱水入流沙,流沙,沙与水风行也。亦言出钟山,西行极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山有石赤、红色,以两石相打,则水润。打之不已,润尽则火出,山石皆然,炎起数丈,迳日不灭。有大黑风,自流沙出奄之,乃灭,其石如初。言动火之事,发疾经年,故不敢轻近耳。流沙又迳浮渚,历壑市之国,又迳于鸟山之东,朝云国,西历昆山,西南出于过瀛之山。《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以外,流沙出焉,迳夏后开之东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焉。又历员丘不死山之西,入于南海。
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
古文之敦物山也。
敷浅原地在豫章历陵县西。
三危山在敦煌县南。
卞和得玉璞因而山,楚王不睬,怀璧哭于其下,王后使美女理之,所谓和氏之玉焉。
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
大禹凿其石,夹右而纳河,秦始皇、汉武帝皆尝登之。海水西侵,光阴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
岱宗也,王者封禅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检之事焉。
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
陶丘,丘再成也。
汉兴,治《尚书》者,不能言黑水,三危之地点。武帝通西域,玉门、阳关以外,使者来往数十辈,不闻涉大川而西,能够当古之黑水者。故班《志》张掖、酒泉、敦煌郡下,并无其文。司马彪亦无可言。至郦道元始云:黑水出张掖鸡山,而其所谓南流至敦煌过三危入南海,亦不过顺《经》为义,与他水历叙所过之郡县者,详略相去远矣。故杜佑云:道元注《水经》,克意寻讨,亦不能知黑水所经之处。
外方山,嵩高是也。
大别山在庐江安丰县西南。
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也。
大邳地在河南成皋县北。
唐初,魏王泰《括地志》云:黑水出伊吾县北。此与张掖鸡山,未知孰是?然其所谓南流绝三危者,竟亦不成复寻。禹治黑水,不若治河之详。自屈原已不能知,而况伏生辈乎?自古文《尚书》家,已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马彪、郦道元、魏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李元阳等,纷繁辩论,击风捕影,了无所得,徒献笑於先人罢了!
嶓冢山在陇西氐道县之南。
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