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之。”就在他要走出院门的时候,公子忽而叫住他。
他不愧是谶纬妙手,不由算了天下人,连我这个亲孙女也早早算了出来。
公子道:“可从未见本日这般邃密。”
他的神采仿佛有些焦急,我惊奇不已,扯谎道:“我……方才仍感觉不适,便去买药了。”
我觉得他会像平常一样,在太学与人会商学问说上大半日,不想他竟返来得这般早。
“你在此等待,我去去就回。”他对我说,罢了,随女官而去。
公子点头。
*****
徐宽和李氏许是也嗅到了些端倪,特别是李氏,那日是她接了皇后的信。但二人都是在宫中奉侍过的白叟,晓得短长,也从未几言。
只是他脸上没有了昔日温文安闲的神采,穿戴官服,进院子来的时候,风尘仆仆。
沈冲应了声,独自往书房而去。
我和公子都惊奇不已。
说实话,如果没有祖父那些书在,公子的发起乃是相称之好,我必然会听话地去荥阳,离这是非之地远远的。但是要想把书取回,唯此一搏,若不抓紧机会,谁晓得又会落到甚么人的手上。若被乱军一把火烧了,更是哭都没处。
大长公主虽决意让皇后和谢氏去打头阵,但毕竟她手上握有太后的圣旨。就在前日,她已经入宫将圣旨拿到。风雨将至,再是万无一失也须防备变故,让桓府世人做好筹办乃是必须。
我坐在廊下,渐渐地修剪花枝,再细心地插到花瓶里。我想,沈冲最多装聋作哑,因为他没得可选。
看着他的背影消逝在门外,我心中明白,此事必是不平常,八成是已经筹办万全,能够公之于众了。
公子道:“非也,我要当即去见母亲。”
那屋子里到底有不熟谙的人,为了谨慎起见,我没有奉告曹叔那暗害的详细之事,只说荀尚恐怕很将近被收拿,不管事成与否,荀府大乱之时,就是我等浑水摸鱼之机。曹叔问我如何得知,我说都是在仆人们的议论入耳来的。曹叔点头,没有再多问。至于那些书取出后,如何措置,曹叔也有了计议。槐树里的宅子里有地窖,枯燥阴凉,四壁坚固,可将书暂存此处,将来有了别的去处再行转移。
公子正要开口,我瞅着他:“公子,府中但是有何事?”
我讶然。
“无甚事。”公子淡淡答道,半晌,他忽而道,“霓生,明日二位嫂嫂和后代到荥阳的行宫去,你也一道跟去。”
女官道:“禀公子,妾不知。”
“霓生,”他看到我,问道,“你家公子呢?”
公子眉梢微微抬了抬,走回了书房。
就在本日,荀尚的孙儿出世,大长公主送去令媛之礼以及各色珍玩道贺。
公子一愣,忙道:“不是。”
沈冲没答话。俄然,他瞥向我,道:“霓生也会插花?”
“见公主?”我问,“为何?”
统统枢纽都已经大抵理顺,只待大长公主他们脱手。
直到晌午,沈冲和公子才从书房里出来。
第二日凌晨,两位夫人公然带着后代,在家人的护送下,乘车分开了桓府。荥阳是大长公主的封邑,离雒阳并不太远,仆人们常日得了闲都喜好去住上些光阴,以是并无人感觉奇特。
公子一愣,立即道:“府中能有何事。”
公子的神采满不在乎:“莫胡言,你不去就算了。”说罢,自顾走开。
真是个纯真的人,扯谎都不会。我内心感喟。沈冲是沈延独一的儿子,而东宫是此番发难的一处重地,沈延天然是怕他有闪失,故而想让他到封地去避一避。公子想要当上肱股重臣,起首须得练成大长公主那样的脸皮。
我猜疑地反问:“公子但是信不过我,感觉我去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