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直隶厅的职位低于府,但高于直隶州,是以清朝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的称呼普通为府、厅、州、县。据《清史稿?地理志》记录:自清德宗光绪年间置22省,有府、厅、州、县1700多。
路下辖府、州,(见图9)府、州下领县。泰和五年时,金国境内有府、州179,县683。
从秦始皇同一中国,正式建立郡县制为天下同一的行政区划,到魏晋期间实施州制行政区划轨制,郡县制经历了秦、汉四百多年。
九原,始皇置。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北伐匈奴,收回河西40余县(今河套一带),置九原郡,当不在始皇二十六年所建36郡内。但详细置郡时候至今未见有力证据。
第二节郡县制期间
4、用时二千多年,经历五个期间、十多个朝代,中国行政区划制的最根基单位——县,始终没有多大窜改。这或许申明,行政区划制的最根基单位是最稳定的,而最高一级单位则是最不稳定的。
宋朝的行政区划,最高一级为路;实施的三级制,最根基的是路—州—县;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府职位最高,州次之,军、监更低;县级单位有县、军、监。
各郡所辖的县,据严耕望考据以下:内史约含40县;北部云中、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8郡,以及西北部九原、上郡、北地和陇西4郡,每郡均匀辖十5、六县,共近两百个县;本地各郡及南边诸郡近30郡,每郡各辖25县,共约700县摆布。是以,严氏以为“秦县的总数当在900以上至1千不足,约言之当在1千县摆布也”。(16)
战国期间,县已成为较遍及的处所行政区划单位。不过,春秋战国期间的县与今后的县并不完整不异:一是保存着分封制的残痕,如君主能够把县赐送给臣子,县尹能够世袭等;二是县的范围相差差异,大的如秦、楚灭了一国置一县,乃至灭了陈、蔡如许的中等国度今后也以一国置一县,小的如齐国的县,大抵是一乡置一县。当然,当时最多的还是以一邑之地置一县。
2、在行政区划中,各地区的职位是不一样的。普通来讲,经济发财的地区要比不发财的地区职位高。在秦朝,黄河中下流地区的经济要比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发财,以是在天下一级行政区划40多个秦郡中占有30多郡,而秦岭、淮河以南的泛博地区独一天下四分之一的郡。西晋初,天下一级行政区划19个州中,秦岭、淮河之南的地区有7个,占三分之一强,但多数州仍然在秦岭、淮河之北,这与当时经济中间仍在黄河中、下流的环境是分歧的;西晋末,天下21州,秦岭、淮河之南的地区占有9个,为七分之三,比例比西晋初高,这与西晋时南边的经济生长较快有关。到唐朝,南边的经济虽生长较快,但经济中间仍在黄河中、下流,以是唐初天下一级行政区划十个道中,秦岭、淮河之南占有4个,厥后的15道中南边占有6道。这类状况在宋朝产生了关头性的窜改,北宋全境一级行政区划24路中秦岭、淮河以南占有14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数字超越黄河中、下流地区,这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是第一次。这类窜改与中国的经济生长根基上也是同步的,在宋朝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经济已赶上了黄河中、下流。明成祖今后天下一级行政区划13省中,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占有9个,而当时固然政治中间在北京(直隶),经济中间却在南边。清朝本地一级行政区划18省中,秦岭、淮河之南占有13省,即占三分之二,这与当时南边的经济远远超越黄河中、下流的环境是密切相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