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蟠钢:“鱼肠”剑之别号。宋.沈括《梦溪笔谈》:“鱼肠即蟠钢剑也。”亦称松纹剑。拜见“鱼肠”条。
<49>启剑:当代名剑。相传为夏禹之了启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夏禹子帝启在位十年,对庚戍八年铸一铜剑,长三尺九寸,后藏之秦塑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后背。面文为星斗,背记山月日月。”
<105>白虹: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晋.崔豹《古今注》:“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50>夹剑:当代名剑。传说殷帝孔甲在位时所铸。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事次甲辰,采牛首山铁,铸一剑,铭名曰‘夹’,古文篆书,长四尺一雨。
<81>扁诸:当代剑名。《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还师临晋与定公争长。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注:“阖闾既铸成干将、莫邪二剑,余铸得三千,并号扁诸之剑。”
<113>杨家山铁剑: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剑。系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前期墓出土文物。剑通体长38.4厘米,剑宽2-2.6厘米,剑脊厚0.7厘米。
<117>录:周文王剑。《荀子.性恶》
<36>湛卢:当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人欧冶子所铸。《越绝书.别传记宝剑》:“欧冶子乃因天之精力,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吴王阖庐之时,得其胜邪、鱼肠、湛卢。”杜甫《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64>惊鲵: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五。
<44>燕支:当代名剑。《广雅.释器》:“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愉、属镂、干胜、墨阳,并称名剑。”
<66>却邪:春秋期间越王勾战所督铸的八把长剑之七。拜见“八剑”条。
<41>纯钧:当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人欧冶子所铸。《越绝书.别传记宝剑》:“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客曰)……扬其华,(揪)如芙蓉始出,观其(纹)(斑纹〉,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此所谓纯钩耶。”拜见“湛卢”。
<104>杨修剑:当代名剑。为汉末文学家杨修的佩剑。剑身长一尺六寸八分,篆有“杨修”二字,柄长八寸,重十四两。便作圆环形,护手及剑柄、剑鞘均为木质,吞口为紫铜质。《紫剑指南》:“剑式极古,模糊为篆书‘杨修’二字。
<73>永用剑:当代名剑。《拳剑指南》:“永用剑是铜质铸,为古吴季子之子逞之佩剑。……此剑式样颇小,度为当代佩持之手剑。”现在全长一尺五寸六分,重为一斤六两,剑柄较短。
<100>华铤: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锻造的三把宝剑之三。曹丕《典论》:“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觉得三剑:一曰飞景,二曰流彩,三曰华铤。俱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励以,饰以文玉,表以通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