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盏没有半分不耐,又反复了一遍。
定国公是一介武夫,虽在书法上很有成就,但在学问上却不及当世文人大儒,教诲后辈还是不可。但他被人接二连三地拂了面子,内心自是忿忿不平,只得恨铁不成钢地清算萧盏,却将他逼得更不屑勤奋。
“姐姐送我一个软布枕头?”他诧异地问道。
萧盏长舒一口气,拉着楼挽裳去书房,边走边道:“前人云:礼尚来往,我给姐姐带了一张福字,姐姐也要回礼才是!”
被子孙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了半晌,老夫人面子上也有些臊得慌,道:“我也不是刻薄呆板之人,何尝未曾谅解他们,只是每年都能见到的人,本年却不在跟前,我这心中没甚么下落罢了。”
他有些心急,步子迈得大了些,楼挽裳又要顾着年幼的mm,便道:“你慢些,阿玥跟不上。”
萧盏不依:“我临摹了姐姐的字体,莫非姐姐也是在暗射我的字丢脸不成?”
比起武安伯府,他还是更情愿去东郊别业,毕竟人少,不必对付。若依他本来的性子,瞧谁不扎眼便找茬呛声,可这府上到处都是婉姐姐的亲人,他不忍教她难堪。是以,在老夫人教一个女娃娃唤他“哥哥”时,他强忍着不适,淡淡应了一声。
“听芙说北地酷寒,贫民家用不起银炭手炉,便塞上棉花缝这么一个暖手枕。”她看着他道,“我见你常常将手缩进袖中,却不肯用暖炉,想着许是怕费事,便想起这么个别例。这东西可比手炉轻多了,你莫再嫌它。”
武安伯点头应了,老夫人这才重新拿起筷子,脸上喜不自胜,抬眼瞥见坐在劈面的大孙子,也有表情打趣了,道:“文翰,给你岳家的年礼可都备好了?”
楼挽裳看着堂弟将胞妹领走,这才将重视力又重新放在萧盏身上,天然没有听清他的话,“你说甚么?”
说来讲去,还是被这小混球给绕出来了,楼挽裳揉了揉额角,道:“写也成,但不能贴于卧房当中,我给你写一联书房的对子,你如果不要?”
这时老夫人身边的大丫环转出去道:“三少爷和三蜜斯到了。”
楼思玥就坐在老夫人中间,刚吃下丫环给布的菜,就瞥见祖母的行动,忙问她是如何了。
萧盏等不及墨干便接了过来,读道:“风前始觉苍松劲,雪火线知翠柏贞——姐姐这字与常日分歧,却也都雅得紧!”
楼挽裳摇点头,“非也,你瞧……”她将软枕两侧拳头大的口儿翻给他看,表示他将手伸出来,道:“内里用的水貂绒,非常和缓。”
楼宇恒向来温润淡然,此时却可贵地微红了耳根,“皆已备好,祖母放心。”
因昭夏国并无男女必须分桌而食的端方,祭灶过后,楼家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团聚饭。席间,老夫人又想到了远在外埠的小儿子,施施然将手中银箸放下。
·
世人也都晓得老夫人是抹不开面子在嘴硬,便不再劝。武安伯仁孝,不忍心瞧着老母亲这般感慨,便道:“儿传闻朝廷预备在处所遴选几位政绩出众的官员调进京都,过几日儿便去拜访丞相,看二弟是否有机遇回京。”
前厅传饭,因有外男在,武安伯想着再与女眷同桌未免不当,便邀侯爷入男席。萧盏刚从楼挽裳这儿得了个可心儿的礼品,非要围着她打转儿,“年前怕是只能见姐姐这一面了,年后大小宴席不竭,更是没空儿同姐姐叙话了。”
他说得不幸巴巴,楼挽裳和夫人舒氏有些心软,老夫人环顾一周,见楼思玥还没到,也起了旁的心机,便道:“罢了,侯爷是你们伉俪义子,都是一家人,先坐吧。”
前面的楼宇尧快步赶上来,将手中的鸟笼递给小丫环,也忙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