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门下省还设有录事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左补阙6人,从七品上;左拾遗6人,从八品上;典仪2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挨次。城门郎4人,从六品上,掌都城、皇城、宫殿诸门开关之节。符宝郎4人,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度之符节,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天子行幸,则奉宝侍从。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
中书省与门下省还各有补阙拾遗,它们均分左、右置,“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摆布补阙,从七品上;摆布拾遗,从八品上,均是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创置的。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载,白居易于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8年)曾任过左拾遗,他说:“摆布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发难,有不便于时,分歧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弊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谏官有直接向天子提定见的机遇,以是,官品虽低,也非常时人所重。从实际上说,谏官的本职,就是建言讽谏,即便言辞狠恶,也无可非难,白居易在任拾遗、补阙期间,曾尽其职而力谏,多次上书言事,乃至劈面和天子争论,据《通鉴》卷238记录:“白居易因议事,言陛下错,上色庄而罢,密召承旨李绛,谓‘白居易小臣不逊,须令出院’。”以是,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白居易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是一个不得过问朝政而专门伴随太子读书的闲官。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激于义愤,起首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而当时旧官僚个人却进犯他说“宫官非谏职,不抢先谏官言事”,并借机加以诬告,把他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既说了然谏官有言事的特权,也申明谏官处境的艰巨。
2、三省六部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是秦汉以来封建国度中心官制不竭窜改的成果。其构造较完整,合作较明白,是封建社会生长至成熟阶段的一个标记。这些一向沿续到清朝,根基上没有窜改。但有一点与明清分歧的,唐朝的尚书省有一个总机构,名为“都省”,都省当中以摆布丞及摆布司郎中、员外郎分担吏、户、礼左三部,兵、刑、工右三部。摆布丞处于行政监督职位,而摆布司则兼有总务办理的性子。
唐朝的官制根基是因循隋制。《新唐书·百官志》云:“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略皆沿隋故。”
尚书都省所属的六部二十四司,卖力措置天下军政、财文、兵刑、钱谷等一应行政事件。此中吏部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下统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唐朝规定官员的选授轨制是:三品以上者由天子亲身选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报天子御批,吏部听制授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按照其身材、资格、才气、功绩、德行、言辞、书判诸方面的好坏予以“注批”,并报请门下省审复后授职。四司官员分掌以下: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假告身、借使,此中有一人专掌选补流外官。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均为尚书、侍郎之副贰。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赉之级。司勋郎中,掌官吏勋级;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若官员灭亡后,史官要为其立传,太常要议谥,若要铭于碑者,则会同百官议其宜记叙的事迹上报,然后考功郎中通报其家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之前,由考功员外郎主持科举测验。户部,掌天下财务、民政,包含地盘、群众、婚姻、钱谷、贡赋等,所属有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此中户部郎中、员外郎,掌户口、地盘、赋役、进献、蠲免、优复、婚姻、继嗣之事;度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与中书门下省议定上奏;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衡量度量之数,办理两京市、宫市等买卖之事,并供应宫人、王妃、官员奴婢衣服;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出纳租税、禄粮、食禀之事。礼部掌礼节、祭享、贡举之政。所属有礼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此中礼部郎中、员外郎,掌礼乐、黉舍、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吉祥、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为本省尚书、侍郎之副;祠部郎中、员外郎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膳部郎中、员外郎,掌陵庙之牲豆酒膳;主客郎中、员外郎,掌诸蕃朝谨之事。开元二十四年玄宗诏礼部侍郎主持科举测验。如许,礼部的职位就大大进步了。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选授、考课、主持武举,以及军令、军籍和中心一级的军训,但并不直接带兵。所属有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此中兵部郎中一人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诸事;一人判簿籍及军戎调遣之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