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晚唐 > 唐朝文武官员设置

我的书架

据《唐会要》记录,贞观时,唐太宗曾规定:“尚书细务属摆布丞,惟大事应奏者乃送仆射”。可见摆布丞在尚书省内的权位也是相称首要的,此中左丞统吏、户、礼三部;右丞统兵、刑、工三部。六部诸司案牍均需送都省由摆布丞勾检后,方下达到有关部分。因为规定省内有大事才向仆射叨教,其他细务均由摆布丞措置。如许,摆布仆射已渐被架空,都省的实权天然落在摆布丞手中了,以是到宋朝,摆布丞也是在朝官之一。

唐承隋制,置御史台,为天下最高监察构造。设御史大夫1人,正三品。《新唐书·百官志》云:“大夫掌以刑法典章,改正百官之罪过”。《唐会要·御史台》云:“正朝廷法纪,举百家紊失”。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尽管揭露,并且只要按照传闻便可奏劾,不需求甚么证据,更不受理诉讼,这就是《通典·御史台》所说的“但传闻弹事,大纲罢了”。唐太宗非常正视御史台的感化,他要求三省和御史台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相互查抄的感化。《贞观政要》卷1记录他对大臣说:隋朝以是二世而亡,一个首要的启事就是当时天子“不肯信赖有司,每事皆自断”,成果群臣有定见都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罢了”。而他本身则要“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事”,凡事都要交给有司筹议,然后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才气上奏实施。他为了充分阐扬御史台的监察职能,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规定:凡是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官吏入阁议事,都要有谏官伴同,有不当的随时进谏。御史台的职位由此进步,对于改正官吏的违失起了必然感化。贞观今后,御史台也受词讼,并且设置了“台狱”,《新唐书·百官志》说:“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有制覆囚,则与刑部尚书平阅”。对于百司犯警事件,“大事奏裁,小事专达”。在纠举之前,常常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

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起落之,以是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别的,门下省还设有录事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左补阙6人,从七品上;左拾遗6人,从八品上;典仪2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挨次。城门郎4人,从六品上,掌都城、皇城、宫殿诸门开关之节。符宝郎4人,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度之符节,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天子行幸,则奉宝侍从。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

推荐阅读: 我有七个天骄师姐     天地霸体诀     带着系统修历史     苍莽天帝     天崩开局:从边关死囚一路杀敌成帝     噩灵客栈     蜜恋100分:宝贝,你好甜     娇妾1     我的瑶池夫人     卡尔拉之怒     诡友     金手指大抽奖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