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夫后悔了 > 第6章 事出意外

我的书架

这一回出事的恰是这位老太太。老太□□籍山东,又多少年陪着老太爷在京中仕进,一身的北方风俗,便是归乡多年亦未曾改。这一入冬以后连了几天阴雨,江南的湿冷最不耐,白叟家又偏是个爱谈笑热烈的,前几日收到小儿子齐允年的家书,说是不日要放外任到西北,恐西北风沙苦烈,故想送膝下两个女儿来金陵陪奉老祖母。老太太过是欢乐,立即将两个儿媳找了来亲啊近的叮嘱了一番,又叮咛将本身住的福鹤堂背面的一座小画楼腾出来给两个孙女儿住。一折腾就是大半日,起了宴又吃了酒,一躺下便闹了病,上吐下泻一整宿。几副汤药下去竟是不见转机,莫说好转连腹泻都止不住。古稀之年本就身骨虚寒那里经得住如此泻火,不几日的工夫,便是一点力量都不剩,脱没了型。

“大老爷!大爷!三爷!”双玉连哭带喊,“大太太让您们快去瞧瞧,睿二爷带了个疯颠老衲人来要给老太太下火针呢!大老爷……”

夜里齐允寿长叹短叹,不成寐,一坐就是大半宿。姨娘方氏瞧在眼中不免心疼,为他披衣奉汤,软声开解。因劝道:老太太年过古稀已是高寿,现在亦尽了人事,儿孙们只能求福。与其空坐着忧愁感喟,不如筹措身后之事,冲一冲,如果冲好了自是大师的福,如果当真不好了,亦不至手忙脚乱,弄得不好给人瞧了去,不说儿子悲伤不支,倒似不懂事、不敷尊敬。齐允寿不觉悲从中来,仿佛六合四周坍塌,哽咽难言。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齐老太爷乃道地金陵人间,当年高中状元被先皇钦点留任翰林院。平生行端坐正,一房正妻、膝下三子;宦海行走,净水淡泊,未曾高居也未曾受压,七十高龄方告老回籍。大儿子齐允寿一向随奉父母,从都城到江南;二儿子齐允康暮年落第以后便回到金陵在科考上谋职,后统管江南乡试;齐家最后便只要老三齐允年留在京中。

一个榜眼,一个闲职,齐允寿算是给老父做了交代,今后鱼儿归水,只钻书堆,再未曾活着上露面。曾经是凡事倚着老父,只要有书,万事足以;老父走后,有老母亲掌家坐镇,并有二弟帮持,遂齐允寿从未曾当真为着甚么事烦恼,做过甚么主。谁曾想,二弟罹患恶疾先走一步,三弟远在他乡,现在老母亲又病危在床,真真是一桩接着一桩。

三人正说着,就听院子里吧哒哒急仓促奔来的人声带着哭腔:“大老爷!大老爷!”齐允寿大惊,猛起家,一阵头晕脚软。天佑天悦从速扶了,便见帘子外扑进一小我,三人定睛瞧恰是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双玉,天佑紧问:“出甚么事了??“

老太太的病就这么一日拖着一日,眼看着出气比进气多。齐允寿每日早早守在堂屋,亲奉汤药,不敢走动,用几口粥几块点心便是一整天。莫说年过半百的身子,便是这内心头也有些撑不住。倒并非久病床前不耐,只是齐允寿应驰名儿是齐府大老爷,实则是做了一辈子的公子。自小聪明非常,十月开口,三岁识千字,六岁便在翰林院中与老学究们回嘴,世人皆叹文曲再世。齐老太爷自是最为对劲,实希冀他博览群书能博古通今,却未曾想越长大越成了书痴,毕竟读成了书虫,只认得书。当年十四岁一甲一名高中会元,先皇传闻是翰林院齐徒弟的至公子,非常赞美,本是要钦点状元委以重担,谁曾想殿试之上,齐允寿拙口笨腮、木讷不敢言,全然不如文章上的锦心绣口。先皇大失所望,惜才之心不得已,点做榜眼,放到翰林院下的书院编书。

推荐阅读: 拾取:被迫加入组织,苟到至尊百星     火影神树之果在异界     这个修士很危险     恐怖修仙世界     江雪仍未暗堕[综]     银杏日记     暗战     葬怨鬼棺     麒麟城     一汀烟雨杏花寒     蚁变人生     狂兵龙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