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为夫后悔了 > 第6章 事出意外

我的书架

一个榜眼,一个闲职,齐允寿算是给老父做了交代,今后鱼儿归水,只钻书堆,再未曾活着上露面。曾经是凡事倚着老父,只要有书,万事足以;老父走后,有老母亲掌家坐镇,并有二弟帮持,遂齐允寿从未曾当真为着甚么事烦恼,做过甚么主。谁曾想,二弟罹患恶疾先走一步,三弟远在他乡,现在老母亲又病危在床,真真是一桩接着一桩。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齐老太爷乃道地金陵人间,当年高中状元被先皇钦点留任翰林院。平生行端坐正,一房正妻、膝下三子;宦海行走,净水淡泊,未曾高居也未曾受压,七十高龄方告老回籍。大儿子齐允寿一向随奉父母,从都城到江南;二儿子齐允康暮年落第以后便回到金陵在科考上谋职,后统管江南乡试;齐家最后便只要老三齐允年留在京中。

这一来大老爷齐允寿慌了神,老母亲常日里虽说看着还结实,实则内里藏着旧疾,眼看人干黄枯瘦,统统的病症都发了出来又都不了然,熬了两日,请遍金陵名医都是点头,不敢下药,口中亦不过是些安抚之言。齐允寿再不敢担着,派人连夜快马往京师齐允年处报病危,嘱他速速归乡侍母。

老太太的病就这么一日拖着一日,眼看着出气比进气多。齐允寿每日早早守在堂屋,亲奉汤药,不敢走动,用几口粥几块点心便是一整天。莫说年过半百的身子,便是这内心头也有些撑不住。倒并非久病床前不耐,只是齐允寿应驰名儿是齐府大老爷,实则是做了一辈子的公子。自小聪明非常,十月开口,三岁识千字,六岁便在翰林院中与老学究们回嘴,世人皆叹文曲再世。齐老太爷自是最为对劲,实希冀他博览群书能博古通今,却未曾想越长大越成了书痴,毕竟读成了书虫,只认得书。当年十四岁一甲一名高中会元,先皇传闻是翰林院齐徒弟的至公子,非常赞美,本是要钦点状元委以重担,谁曾想殿试之上,齐允寿拙口笨腮、木讷不敢言,全然不如文章上的锦心绣口。先皇大失所望,惜才之心不得已,点做榜眼,放到翰林院下的书院编书。

而后父子三人传了早餐,边吃边议。眼下最当紧的一是寿衣装殓,二就是摆布道场。有传道,道场器乐一起,经文广诵便阴阳相通,来索命的无常被迟延,为一口残息的人与阎王再通融几年阳寿。寿衣一事老太太早有预备,至于棺木,天佑道待他本日办差后亲身去寻,齐允寿拦了,说也交由天悦去办。天佑应下,只又叮嘱:先循例,客岁转运使韩大人家老太夫人是如何筹办,我们要更收敛,切莫逾矩。

三人正说着,就听院子里吧哒哒急仓促奔来的人声带着哭腔:“大老爷!大老爷!”齐允寿大惊,猛起家,一阵头晕脚软。天佑天悦从速扶了,便见帘子外扑进一小我,三人定睛瞧恰是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双玉,天佑紧问:“出甚么事了??“

齐允寿又往前头去瞧过老太太,这便将天佑天悦兄弟二人叫到了本身房中商讨。天佑一听皱了眉,这是大事,天悦一人如何撑得住?天悦倒似平和,只道,大哥放心,这不是另有二哥么?二叔的丧礼不就是他一手筹措的。天佑摆手道:不提倒罢。二叔是官中人,丧礼是有例的,天睿不循例办得如此张扬,现在官中另有微词。老太太身上有诰命之封,又是咱家老祖宗,他又要折腾得如何?老太爷身为翰林徒弟,平生廉洁,现在朝中同僚仍在,差池一分都使不得!更况,三叔将将领了圣命外任西北,此时再张扬肇事,不知深浅,坏了事谁担待得起?齐允寿闻言吓得一身盗汗,从速道:天佑所言极是,此事不必牵涉天睿,还是你兄弟二人筹办,必然要谨慎行事。天悦挣了挣眉,没再作声。

推荐阅读: 豪门第一宠:总裁大人,玩心跳     宠妃策     红楼之丫鬟谋略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帝少撩上瘾:夫人拽上天     迷雾寻踪     听说我长得像吕布(三国)     超凡兵王     王爷请自重     天庭小官下凡记     末世之最后一片净土     洪荒:人族当兴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