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会儿,蔡文姬方停止抽泣,用丝帕拭去泪痕,对刘墉道:“奴家想明日前去故居看看,不知公子可否相陪?”
“就说卫觊卫伯觎献计给刘墉,刘墉感觉治书侍御史之策甚好,故转呈丞相,望丞相采取之。”
刘墉笑道:“蜜斯所虑若放在以往确有事理,不过刘墉的纸却颇不普通,即便放上百年也无需担忧。”
“刘墉定当伴随。”刘墉仓猝承诺。
数今后,刘墉回到洛阳,招小怜小爱两小丫头问道:“小怜小爱,你家蜜斯还好吗?”
小怜(子衿)想了一会儿方道:“蜜斯每日吃得很少,写得却多。”
卫觊见刘墉所行主张与本身如此近似,更可贵的是如此亲民爱民,当真是喜出望外,躬身说道:“下官领命。不知将军对报告有何要求?”
刘墉还在考虑如何对蔡文姬答复呢,卫觊已经将拟写的奏章呈送了上来。刘墉不由感慨卫觊办事效力之高,也证明他的确是个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的好官。
刘墉刚舒口长气,却听蔡文姬问道:“公子可知奴家故居还在否?”
刘墉展开竹简,逐条细看。固然刘墉在高中、大学时也学过白话文,在富义也假模假样的读过几天,可真正浏览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只得又向蔡文姬就教。
刘墉含笑道:“蜜斯还需刘墉筹办何物,固然叮咛便是。”
蔡文姬摇了点头,心中大是不解,不过还是按刘墉的意义重新点窜誊写了一份。刘墉在文上加盖本身的印信,叮咛快马急呈许都丞相府。
刘墉也笑道:“我也只晓得这两句。”又问道,“你家蜜斯写书可有甚么困难?”
刘墉几次点头附和,只听卫觊又道:“朝廷再牌照隶校尉留治关中为主将,逐步减弱各路处所豪强,而此时各州县库存充盈,力量强大,百姓糊口充足,便不必再担忧有人会犯上反叛了!”
蔡文姬心中方知刘墉本意,脸上飞起几朵红晕,晒晒隧道:“可贵公子用心。妾身默写的进度怕是不快,此事还等今后再办吧。不过还得烦劳公子为妾身筹办大量的竹简才是。”
刘墉悄悄叹了口气,嘴里喃喃念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哭吧,哭出来或许还好受些。”这诗乃客岁曹操所作《蒿里行》中最后四句,实在地再现了汉末耐久的群雄纷争给群众带来的磨难。蔡文姬闻听此诗,更是泪如泉涌。
卫觊拱手答道:“禀将军,帝都先有十常侍之祸,后又逢董卓之乱。董贼裹胁圣上、百官,并摈除洛阳数百万人丁西迁长安之时,一把大火将洛阳城及周边二百里内的宫殿、宗庙、府库、房屋全都放火焚毁。昔日繁华昌隆的洛阳城,刹时化为一片废墟,苦楚惨景令人顿足怜惜,至今思以后怕。”
“公子客气了,只需为妾身筹办一间静室便可。”
“蜜斯嫌我俩的名字不好听,就另取了一个。出自《诗经》,叫甚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对不住,公子,婢子只记得住这两句。”小丫头嘴里叽里呱啦,止不住抚嘴轻笑起来。
刘墉在富义推行屯田有大量的财产做支撑,并不觉有多大的困难。而这里却大是分歧,不但缺人缺钱,并且各地豪强虎视眈眈,弄不好便会再生兵器之灾。刘墉正忧此事,闻听卫觊此言心中大喜,忙问道:“伯觎兄定有良策,请快快讲来。”
卫觊侃侃而谈道:“盐、铁乃国度税赋之重,关乎社稷安稳、民气安宁。可自董卓之乱后,朝廷对盐铁税便再充公取,尽皆流失,此大谬也。下官觉得,朝廷应马上颁行诏告,重设盐、铁司,规复盐、铁专营,由州县官府领受,设专人监卖,其他任何人不得私采私卖,如此一来,短时候内朝廷便可征收到大量的税银。朝廷从上交的税银中抽出一部分钱来采办粮种、牛马、耕具等,如有百姓返来,便供应米粮及东西,对辛苦耕耘者予以嘉奖。如果如此,远在他乡的百姓传闻此事,必会日夜兼程,抢先恐后返来,如许粮食便会有堆集,关中、关外便会重新繁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