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杀?”
“不是屠夫吗?那为何你家祖上四代,代代单传,每一代的人都活不过三十岁?你父亲更是仅仅二十四岁就英年早逝,归天时的惨状你不是不晓得,四肢崩碎,七窍流血,莫非你要重蹈你父亲的老路吗?他当年将你送来这文曲县,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让你不再执刀斩人吗?”
“七声啊!如何了?”
柳夫子摆起了夫子的架子,看着少年手中的刀皱眉问道。
柳夫子转过街角,来到一排低矮的屋舍前,班驳的石墙上爬满了青藤,几根柱子搭成,芦草封顶的大门前几个身穿粗布麻衣,梳着冲天辫的小孩子在逗着几只捉来的蚂蚱,欢声笑语不时地从孩子堆里传来,可见他们玩得很入迷。
一向在本身的门生们面前夸大‘君子,当山崩于前而色稳定’的夫子神采一白,嘴里喃喃隧道:“七声!七声!如何能是七声呢?”
“咳!咳!”
看到窑姐儿将本身的胸口拍的‘啪啪’响,夫子缩了缩脖子,狠狠地咽了咽口水道:“是啊!按说如许的斩立决应当都是在郡城里履行的,我们这个文曲县县小人薄,又没有命案产生,这个要被履行斩立决的死犯应当跟我们文曲县没有干系啊,为甚么要在文曲县行刑呢?真是奇了怪了!”
“杀人之刀不是屠刀又是甚么?”
“七声!鼎!钟!鼓!锣!这是我大雍帝朝立朝上千年以来的四种礼器,皇族用鼎,王公用钟,士大夫用鼓,布衣用锣!不管是哪种礼器都分一至十二响,这十二响的意义各有分歧。”夫子摆出一副讲授生的模样和口气耐烦地解释道。
正对着街角方向的一个小孩不经意间抬开端来,看到一脸急色的夫子,顿时慌不迭地起家,一下子带倒了他身边的几个小家伙儿。
“天呀!为甚么要在我们文曲县行刑啊!”窑姐儿拍着胸口心不足悸的说道。
夫子提到‘杨家哥哥’的时候,阿谁叫文平的小家伙就双眼一亮,显得对这个名字非常靠近,用力地点了点头,小家伙带着一丝奶声奶气说道:“夫子,杨家哥哥正在家呢,我出来的时候在门口瞥见他了。”
不过楼上的窑姐儿可没有那么好的性子听他讲学,不由分辩地打断他直奔主题问道:“那七声又代表甚么呢?”
神采蓦地一变,夫子连理睬窑姐儿的意义都没有回身就往街角跑去,很难设想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夫子竟然跑得如此之快,如此敏捷,窑姐儿一时愣住了,她第一次见这个本身有几分好感的夫子如此失态。
有夫役在柳树底下的茶铺里抓起一壶凉茶就往嘴里灌,一边灌还一边骂骂咧咧地抱怨着,十里长街上的红袖香楼中也不时地深出一两只乌黑的藕臂撑开阁窗,暴露一张张宜春宜嗔的媚颜,有人还大胆地朝下娇俏的抱怨道:“官家哥哥,昨晚儿不是才从奴家这里过夜吗?今个儿大中午的如何又忍心打搅人家睡觉啊!”
“夫子,这不是屠刀,这是鬼头刀!”
铁片和砂石一顿一挫的摩擦声刺耳之极,夫子强忍着内心的那股不适感,迈步走进了院子。
低头磨刀的少年仿佛将全数的重视力都放到了手里的刀片之上,连夫子用心减轻的脚步声都没有听到。
一阵清脆的铜锣声打断了文曲县小县城的安好,骄阳炎炎的午后,人们正要寻一处阴凉地,在枯燥的蝉鸣声中小憩半晌,这一阵铜锣声就打断了人们的好梦。
夫子神采一白,道:“七杀!”
“是,夫子!”
即便是文人,在说出‘斩立决’三个字的时候语气中也带着几分的杀气,吓得楼上的窑姐儿花容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