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等狗儿长大了,必然去正家谋一份差事,如许我们就不会再挨饿了。”
待送走卢之泰,正书韩回身望向面前美人屏风,笑道:“江月,我又欠了你一个大情面。”
儿时残存影象,垂垂涌入脑海,当时他与爷爷相依为命,为遁藏赋税才移居山野,他还记得,爷爷猎来的野兔最是肥美,却再也吃不到了。
小童不解,“莫非比沧州城中的张大老爷另有钱?”
老者望向书有“正通”二字的帆旗,浑浊双目乍现光芒,“这正家乃我们东越第一商贾之家,富可敌国,天然是有钱的。”
虽未亲目睹识正家富庶,但白叟却知那张大老爷在这正家公子面前,底子不值一提,“听那些外出经商的人说,正家赋税,堪比国库。”
百姓迷惑,领粥竟要出示户籍!当真匪夷所思!
与此同时,正通粥铺,三楼。
卢之泰为人刚正、重诺,且沧州乃诸邦交通要塞,眼下东越国库空虚,正家愿用百万石粮草换沧州太守一个承诺,不管于国于民,亦或是对正家今后而言,皆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贤侄真乃义士也!”此番谈吐从厚利轻义浑身铜臭的商贾口中道出,委实令卢之泰刮目相看,“若他日贤侄欲再于沧州开设商店,老朽愿尽微薄之力。”
她口中寥寥三字,已让人蓦地想到那遨游于六合间令媛难求的万鹰之神,傲然猛禽。
“若非贤侄及时送来军饷、粮草,补济全军,施助百姓,恐这沧州城不出半月便会呈现暴动。”卢之泰感慨,多年前诸国战乱,天灾来临之时,百姓易子而食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贤侄此次提出实名领粥之法,不但便于办理哀鸿,制止分粥不均,更可揪出他国安插于沧州的耳目,实乃一举多得。”
铺前百姓闻言,皆大喜,高呼正大善人长命百岁。
老者抚了抚孙儿枯黄鬓发,笑道:“等你见了便知。”
人群中,两个身形稍结实的男人,环顾四望,凸起乌黑的颧骨上双眼深陷,泛着幽绿,二人刚推开身前老弱妇孺,欲上前领粥之时,却被藏匿于人群中的几名衙役死死按在地上。
“能为江月效力,书韩幸运之至。”正书韩含笑拱手。
贩子中,面黄肌瘦,穿着陈旧的百姓们,正死死围着一家刚开张的粥铺,眼冒绿光。
屏风后,走出一碧玉少女。
且,那实名领粥之法,亦非他所想,本身不过出些赋税罢了。
此中一名衙役,手举令牌,大声道:“卢太守有令,此次领粥,凡有不遵守次序者,一概杖打三十,胆敢违背者,当场杖杀!”
斯须,人潮再次出现于正通粥铺前,粥香满盈,引得早已饥肠辘辘的百姓翘首而望。
人群里,一骨瘦如柴的小童,看向身边老者,一双眼睛分外敞亮,“爷爷,正家在甚么处所?很有钱吗?”
常常想到那卓尔不群,独爱一袭水月浅纱的少女,他的心,便如同擂鼓。
西江月临窗而立,俯视城中簇拥而至的费事百姓,她墨玉清泉的眸子沁凉如水,“又是一年腥风起,最是天下无辜人。”
耳力极佳的木易,听着楼下一老一幼的对话,眼眶微湿,紧紧抱着身边少女,声音哭泣,“姐姐,木易想爷爷了。”
西江月身材一怔,心口骤紧,薄唇微抿。
七年前,木爷爷为救重伤昏倒的西江月,上山采药时出错摔死,木易今后便成了她的弟弟。
此言一出,方才欲插队之人,皆不敢冒昧,施粥效力大大进步。
正书韩面上含笑,眸中思路稍纵即逝。
沧州太守卢之泰,双鬓斑白,朝坐上年青男人拱手,深施一礼,“老朽代这沧州数万百姓,谢正公子援手活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