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晓得这副春联写的是甚么?”韩先汝望着吴昌硕的那副春联问道。
江水源悄悄擦汗:幸亏我看过《说文解字》、《国朝汉学师承记》这些杂书,熟谙几个篆字,晓得阎若璩这小我,要不然明天连茶水都没得喝!
等他清算出两三平米大小的空位,又从粗陋的书桌中间抽出两张小板凳,各自才在空位上坐下。老头儿喘着气说道:“比来我在写一篇关于王门诸子致知己学说生长演变的论文,可惜春秋大了,很多东西都记不起来,只好上天上天、脱手动脚到处找质料。不过话说返来,做学问、搞研讨第一步都是尽能够占有质料,然后研讨质料、吃透质料,终究得出来的结论才不会过分离谱。
“小马屁精!”固然明知是阿谀话,韩先汝仍然一脸受用:“我承认现在电脑软件确切简练快速,检索质料的才气远胜人脑,但是电脑里的东西毕竟是死的,人脑里的东西才是活的。电脑检索得来的质料和本身读书找到的质料,比拟还是隔了一层!
“这不是很普通吗?”韩先汝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就像同一句话,分歧的人来讲,熟谙的人一听就晓得是谁说的;就像同一个字,分歧的人来写,熟谙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谁写的。如果是千人一面、如出一辙,做学术研讨另有甚么意义?”
江水源承认,作为基因调剂的添头,超强影象力在学习测验中阐扬庞大的感化,但这并不即是影象力是全能的。就他所知,在当今宦海和阛阓中影象力就没甚么大用,因为终究大师比拼的是周旋作戏的情商和无孔不入的干系!哪怕在科研中最首要的也不是影象力,毕竟能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师的智商都不同不大,能不能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除了尽力,或许还要靠那么一点运气、一点灵感。
“比如?”
江水源苦着脸说道:“不但是各家实际难以理睬的题目,就算是同一句话,比如《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从古至今就不下十数种解释,让人莫衷一是。更有甚者,乃至一个字都能找出好几个意义!”
江水源冷静吐槽道:大爷,您谦善了!这不是有点乱,而是非常乱,的确乱得一塌胡涂惨不忍睹!
“好、非常好!”韩先汝忍不住喝采道:“不但认得篆字,并且能说出笔墨出处。不但晓得笔墨出处,还晓得学者的平生著作。不愧是少年英才!想我老头子十多岁的时候,连清初三先生顾炎武、黄梨洲、王船山都不清楚,哪晓得乡贤里另有位阎百诗?年纪悄悄就有如此学养,完整能够登堂入室了。走,到我书房里渐渐聊。老婆子,泡壶茶来!”
“比如宋明理学各家关于心体理气、有无动静的论说,就是公说私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无所适从!”江水源最忧?的就是关洛濂闽各学派关于宇宙六合的奇葩实际,即便影象力和贯穿力强大如他,也被无数观点、各种学说搅得头昏脑胀不知所云。
两人一前一掉队屋。客堂里非常整齐素净,正堂上挂着石涛的《春山读书图》,也不知真假,归正仰仗江水源的观赏才气辩白不出来。画两边悬着吴昌硕的一副篆书春联。书画上面的黄花梨案几上摆着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像,德化瓷细致的质地和奇特的象牙白充分揭示出观世音菩萨静美柔曼的风味,观音像前几缕檀香正袅袅升起,披收回暖和隽永的味道。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客籍晋省太原府,侨居我府山阳,是清初闻名学者,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把他列为清朝汉学第一人,代表作有《古文尚书疏证》、《四书释地》、《潜丘札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