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敷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敷征也。文献不敷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13子曰:“能以谦逊为国乎,何有?不能以谦逊为国,如礼何?”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平。”
1、3子曰:“巧舌令色,鲜矣仁!”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故观之哉?”
3.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觉得孝乎?”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10子曰:“视其以是,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八佾篇第三论语目次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分歧科,古之道也。”
公冶长篇第五论语目次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博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成行也。”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防盗章之水哥带你学《论语》,察看注释请登录。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12子曰:“君子不器。”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罢了矣。”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