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子曰:“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敷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敷征也。文献不敷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觉得孝乎?”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谓:“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觉得谄也。”
2.10子曰:“视其以是,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颤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监仓当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平。”
4.14子曰:“不患无位,患以是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里仁篇第四论语目次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成行也。”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2子曰:“君子不器。”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博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八佾篇第三论语目次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公冶长篇第五论语目次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谓:“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但是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