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等,就等了好久。因为来的太急,仿佛是在选小寺人的事上出了不对,梁长喜都耐不住了,派人去催了一次,得了个动静,说是寺人所正精挑细选着,顿时前来。
周明德一怔,他忍不住想,这便是他们的太子。如果等上数年,太子再大一些,能够插手朝堂上的事,陈家、皇后,如何会到这个境地。
周明德笑了笑,瞧着他从藐视到大的景砚,从那么小小的一团长成现在的模样,才不过十五岁,未到及冠的年龄,却要经历承担这些。
四周一片沉寂无声,周明德端了一杯热茶,好不轻易放稳妥了,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实在多上这事,或是少了,于景砚来讲,都是无碍的,归正压在他身上的罪名污点已经充足多了。可他还是在百忙当中安排了乔玉稳妥地分开,还叮咛了几句,要他在三今后再向别人表白冯贵妃侄子的身份,且必然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容不得冯贵妃不认,暗下毒手,可谓是为乔玉想的再全面不过。
景砚本没甚么兴趣,却被陈皇后催了几声,要那孩子返来吃点心,只好提着灯笼,顺着后院的画廊一起边走边找,俄然听到左边里收回不小的动静,便瞧见不远处的花丛里藏着一个身穿枣红衣裳的团子。
周明德只能模糊瞧见景砚颀长清癯的身影,他没有一刻逗留,垂垂消逝在了雨雾当中,今后今后,山高水低,再也不会相见了。
景砚往房檐左边靠了靠,避了雨水,仿佛不甚在乎,只承诺了一声,“费事公公安排了。”
终究叫乔玉破涕为笑。
那是一个夏季的夜晚,景砚从宫外进学返来,陈皇后笑意盈盈地对他说宫里新添了一个侍读,非常天真敬爱,稚气未脱,惹人喜好。
元德帝另叮咛了一句,说是不管是父子,还是君臣,都与景砚无话可说,不必再相见了。
景砚收了伞,正欲排闼而入,只听得梁长喜道:“大皇子本日入了太清宫,需得一个小寺人服侍,主子已经派人去寺人所寻一个年事小、听话懂事、又身强力壮,对皇室忠心的前来,方能伴随您平生。”
梁长喜皱着眉,偏过甚呵叱,“你们是同哪个学的端方,敢把滴着水的伞带进主子的处所?”
景砚微微垂眼,不再看这些了。
景砚的心头忽的一滞,他不再想乔玉了。
旨意不出所料,确切是拔除太子的。启事也不过是那么几条,说是太子景砚资质痴顽,学问不精,待人不诚,结党营私,不能身负天下万民,不堪为储,又不孝不悌,降为百姓,囚禁于太清宫,毕生不得踏出一步。
那冯贼指的便是冯贵妃,近年来颇受恩宠,还诞下了两位皇子,一名公主,一向属意于凤座,虎视眈眈。她父亲也是一名将军,不过上头一向有陈勋压着,功绩不显,早有牢骚,此次的事情,冯家也不晓得在里头动了多少手脚。
厚重的帷幕遮住内里的光,宫内只点了几根蜡烛,景砚的神情在那若隐若现的亮光里暗淡难懂,谁也瞧不清。
可惜了这么标致文静的模样,却在花丛里玩皮地扑萤火虫,扑了好半天,滚了一身的泥,纸糊的笼子里却没有一丝亮光。
前半个月, 朝廷产生了一件大案,重臣武将陈勋被御史参了一本, 说是有谋反之心, 这是件大事,元德帝亲派大理寺卿去查证, 公然在陈将军家中发明了与敌国私通的手札数封, 龙袍冠冕两身, 金银财宝无数。陈将军一家一百多口人尽数入狱,元德帝大怒,当场定了半个月后斩首示众的措置。朝廷大家自危,恐怕被牵涉到这件大案当中。
景砚已不再问了,只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