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的御前的寺人总管梁长喜,他自雨雾中走了过来,生的高而瘦,身着石青长袍,玄色长靴,袍边滚着金线,双手捧着圣旨,身后跟着两个陪侍的小寺人,在摆布撑着黑伞,一滴雨也漏不到金色布帛上头。
他想起了甚么,便轻描淡写地问:“对了,那孩子送出去了吗?”
景砚长眉微皱,走下台阶,离近了去看。
内里还鄙人着大雨, 宫里冷冷僻清,没小我影, 入耳尽是淅淅沥沥的雨声, 广大的芭蕉叶有力地垂展,盛放的石榴花落了一地,被泥水渗入了,揉烂了, 再也没了光鲜的色彩。
这但是一辈子的事。
笨手笨脚,一个也没捉着。
现在是元德十七年的隆冬,多事之秋。
“皇后娘娘入宫十六年,主子也从浣衣局的一个小寺人陪着娘娘到了现在。现在娘娘走了,鄙人头怕是没人照顾,即便是有,也不如用咱家这般得心应手。主子只盼着能早日了断,下去奉养娘娘。”
他持续向前走,坐在冰冷的正殿软塌上。如若所料不差,本日午后,天子对措置太子的旨意就该送过来了。
周明德经历过如此多的风雨,都不敢再听下去,只用眼角余光瞥着景砚的背影。景砚动也未动,跪了半响,才叩首谢旨。
景砚走出寝宫,陈皇后宫里的寺人总管周明德站在寝宫门外,恭敬地福了福,又轻声细语道:“娘娘的后事已包办理妥当了,殿下尽可放心了。”
厚重的帷幕遮住内里的光,宫内只点了几根蜡烛,景砚的神情在那若隐若现的亮光里暗淡难懂,谁也瞧不清。
景砚本没甚么兴趣,却被陈皇后催了几声,要那孩子返来吃点心,只好提着灯笼,顺着后院的画廊一起边走边找,俄然听到左边里收回不小的动静,便瞧见不远处的花丛里藏着一个身穿枣红衣裳的团子。
禁卫将景砚团团围住,于一片刺目标金黄当中,拥着分开了东宫。
梁长喜皱着眉,偏过甚呵叱,“你们是同哪个学的端方,敢把滴着水的伞带进主子的处所?”
四周一片沉寂无声,周明德端了一杯热茶,好不轻易放稳妥了,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
平常的端方都是如此,皇子一旦入了太清宫,毕生不得踏出一步,而那些糊口琐事,都是要由伴侍的小寺人跑腿的。
梁长喜却不会,他在元德帝身边二十余年,位子坐的很稳,生性也格外安稳沉着,等闲瞧不出喜怒,哪怕他晓得这封圣旨上写着甚么,都不会对景砚有任何不端方。
景砚收了伞,正欲排闼而入,只听得梁长喜道:“大皇子本日入了太清宫,需得一个小寺人服侍,主子已经派人去寺人所寻一个年事小、听话懂事、又身强力壮,对皇室忠心的前来,方能伴随您平生。”
周明德的背脊塌了,似是再也挺不直,一点精气神也没有,硬撑着一字一句答道:“主子托人在临湖旁的小山上寻了块处所,那一处有山有水,春季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娘娘该是喜好的。”他是宫里的白叟了,部下很多徒子徒孙,纵使大多捧高踩低,总有几个有些知己的,在这时候还情愿帮些小忙。
他道:“殿下何必还惦记取他?他的姨母是那冯贼,现在的景象,今后约莫是要如鱼得水,出息似锦的!”
太清宫是宫里最偏僻的处所,相传太.祖入主天下后,有一名皇子觊觎皇位,忍不住心生反意,被太.祖发觉,便被毕生关押在太清宫中。自此今后,太清宫就成了囚禁皇子皇孙们的场合,短短二百余年,数不清的龙子凤孙死在这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