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亲王听了传唤,不敢怠慢,站起家来,环顾一圈,大声道:“前些光阴,冀州传来了一些动静,说本地雪灾极其严峻,仅仅七八两月,漫天满盈,高山数尺,朔风峻急,飘也摧垣,江湖冰结百十余里,人畜冻死不下万计,鬻卖后代莫能尽赎,劫夺为非,捕获甚众,原其以是盖因家无底业、身无完衣、腹无粒食,望绝计穷.不得以耳,如此困难之境,急需朝廷之赈灾粮饷。然令人痛彻心扉的是,中心国库所拨之几十万白银,户部所出之千担粮食,均遣人夙夜送达冀州境内,可最后据实考据,到苍内行中的只要三成,其他七成,不翼而飞,不明其踪...”
一旁的丞相蔡明和闻言,略显浑浊的眸子子转了转,眼底闪过一抹晦色,也大义凛然地说:“皇上,老臣与荣王爷设法倒是分歧,此事过分卑劣,必须严惩祸首。试想,这并吞赋税之人就是趁我赈灾之仓惶,数额之庞大,恐有力究查之时才为之。老臣认定,这幕后之人抓住赈灾这个当口,兴风作浪,肆意妄行,明显对我大梁库银畅通、政务利弊了如指掌。如此,必是手握实权的处所官吏所为。”
“这...”,大臣们顿时噤了声,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相互使着眼色。
端坐龙椅上的肃宗眯了眯眼,看着下边面面相觑的百官,适时地接了话,“诸位臣工,这本折子朕先前看过,眼下你们也听了,这陈元稹本是朕派下去监督冀州事件的,现在冀州刺史周放倒是反过来告其不辩忠奸,倒置吵嘴。如此,倒叫朕犯了难,不知他们中谁是大清官,谁是老恶人。还请尔等来断一断,看是那陈元稹大哥昏聩、办事胡涂,还是那周放心中有鬼、恶人告状。”
蔡明和半仰着头,面色安静,看不出喜怒,半晌吐出四字:“静观其变。”
少顷,肃宗又欲发作,荣亲王萧煜倒是抖了抖衣袖,上前三步,半躬着身,恭敬道,“启奏圣上,臣弟觉得陈大人乃三朝元老,夙来公忠体国、廉洁为民,世人称之为‘陈彼苍’。即便其年事已高,亦不会胡涂行事。而观之周放,此人主政冀州好几年,却绩效普通,风评不佳,其部下更不乏取保待定的无耻之徒,何况赈灾方面又出了大丑闻,他身为冀州首官,难逃罪恶。两比拟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故臣弟觉得周放之词纯属子虚乌有,歹意诽谤,望圣上明察。”
“哼,都听到了吧,白银粮食,十有七成,不翼而飞,不明其踪!”肃宗天子拍案而起,胸中肝火难平,逼得嗓子都有些沙哑,“真是好大的胆量啊!”
言讫,寺人收了折子,退后几步,静肃立在龙椅旁。
且说这大殿之上,朝臣们群情纷繁,可谁也没有先站出来,表白态度。要晓得,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在环境尚不明朗之际,这些个宦海沉浮几十年的狡狐们,一个个都磨成了精,内心亮堂着,还在张望风向,揣摩圣意呢。
肃宗一席话毕,倒是叫这群大臣交头接耳,摆布相商,群情之声四起。
萧煜的一席话,震得满朝文武皆是愣住,这冀州的景象竟卑劣到了这步地步。
“好了,朕听你们暗里议了这么久,想必是有了说法,不知哪位臣工先来谈谈啊”,过了一会,肃宗等的不耐烦了,食指悄悄敲打着御案,开口问道。
肃宗从御案上挑了一本深蓝色封皮的折子,交个身边的寺人,只听得后者说道:“诸位大臣,这是冀州主政的周放——周大人星夜送来,呈给皇上御览的,信中这般写道:‘臣冀州刺史周放叩请皇上圣安。前些光阴,监察史陈元稹来冀州查政,本是职责地点,臣作为冀州主事,亦会尽力共同,已显廉洁之风。怎奈陈大人年龄已高,难察本相,行事过分果断,不听臣之忠告,乃至于冤狱频发,虔诚廉洁之士惨遭不白之冤,鸡鸣狗盗之徒接受不测之福。如此下去,冀州政令不一,法纪败坏,实为百姓之苦,朝廷之祸。臣恳请皇上遣使来冀州详查,以定是非,如果臣之过,臣愿领罪受罚,如果陈大人之错,还望圣大将其召回,再行问责,以免误了冀州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