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死之徒,十有三﹔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能够有国﹔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一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品德经》——《老子品德经》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旷兮其若谷﹔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其次,侮之。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何谓贵大患若身。
整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损之又损,乃至于有为。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
进道若退﹔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四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塞其兑,闭其门,毕生不勤。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执大象,天下往。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八章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明道若昧﹔
诚全而归之。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上德若谷﹔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天下无道,兵马生于郊。
荒兮,其未央哉。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荏弱胜刚烈。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贤人不可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早服谓之重积善﹔重积善则无不克﹔
混兮其若浊﹔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视之不见,名曰夷﹔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则攘臂而扔之。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得一以生﹔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俨兮其若容﹔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