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遣唐使到中国的帆海线路主如果沿朝鲜半岛的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东南岸南行,跨过渤海湾后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登岸,再由陆路前去长安。这条航路大部分是本地岸飞行,比较安然。公元670年到760年这近百年间改由从九州岛南下,沿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然后向西北高出东海,最后在扬州登岸。这条航路首要飞行于迷茫无边的东海上,伤害性较大。从760年今后到停止调派遣唐使前,飞行线路改由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西南横渡东海,在明州(今宁波)登岸,然后转由大运河北上。
日本停止调派遣唐使,这此中的启事除了遣唐使破钞庞大,唐朝政局动乱不安以外,颠末近300年对唐文明的接收与消化,日本已经根基上完成了本身的鼎新,对大唐文明学习的需求已不像最后那样火急。在摆脱了来自中国的文明影响后,日本逐步构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性的国风文明。
260多年的遣唐使活动,鞭策了日本社会轨制的改革,也深切影响了日本人的文明与糊口。遣唐使返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律》就是以唐律令为标准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诲轨制,开设各种黉舍传授汉学,培养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按照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鼎新礼节,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连历法、季节也主动仿效中国。
得知唐使回访的动静后,舒明天皇非常正视,顿时构造了一个昌大的欢迎团,率32艘船只,在难波津欢迎唐使的到来。但是,高表仁登岸后却与舒明天皇为礼节题目产生了争论。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接管唐使国书”,舒明天皇没法接管这个要求,两边相持不下,最后高表仁没有递交唐太宗的国书,而是立即返国。返国后高表仁遭到了唐太宗的峻厉处罚,不但被夺职了官职,并且被罚没两年俸禄。史乘评价他“无绥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