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经》一书的成书年代,和陆羽的生年一样,也是众说纷 纭。1958年,我国农史学家万国鼎传授在《茶书总目撮要》,把 陆羽《茶经》定为成书于乾元元年(758年)摆布今后,很多研讨 和论及《茶经》者,就都想也都为陆羽《茶经》提出了肯定的撰写年 代。笔者约略统计,近年来关于《茶经》撰刊的年代,除万国鼎上说 外,另有“上元辛丑” (761年)说,“宝应癸卯”(763年)说,“广德二年” (764)说,以及初稿“成书于761年之前,厥后第一次点窜于 广德二年,三稿完成于大历八年 (773年)今后” 2等多种说法 。
陆羽是唐朝中期一名驰名学者,也是我国和天下茶学的最草建立 者。他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 (今湖北省天门)人。 在《新唐书》、《文苑精华》、《唐才子传》和《全唐文》中,都有 他的传记和先容。
对于大师把汗青上记叙不清楚的处所,弄弄清楚的这类欲望,一 般都能了解。但是,如有人据宋人陈师道文中讲到他见过四种《茶经 》版本,内容特别是“七之事”部分繁简分歧,因而联络陆羽插手颜 真卿主编《韵海镜源》一书,以为这本“癸丑(大历八年)之春”成 书的巨着,陆羽在编完今后,当会“从中接收营养,弥补进《茶经》 七之事”。而肯定这年陆羽对《茶经》又再作一次修补,就纯属是推 测了。对汗青上的疑点,除非找到切当的证据,普通我还是主张万国 鼎的定见。说粗一些活一些好。
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他的姓名一说是他长大后本身用 《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辞有“鸿 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於是他就取陆为姓,以羽为名,用鸿 渐作字。他是和尚从河边拾回在庙中长大的,但他自小就爱好读书, 不肯意学佛,所今厥后就偷偷分开寺庙,跑到一个梨园子里学戏和做 起“优人”来。天宝(742―756)中,陆羽在一次演出中为太 守李齐物所赏识。他长得欠都雅,口吃善辩,为人朴重。上元初(7 60年),他移居苕溪(浙江湖州),自号桑苎翁,闭门着书。他出 名今后,朝廷曾任命他为太子文学,厥后又改仕太常寺太祝,他都没 有去。贞元 (785―804) 末卒 1。
在隋朝和唐初之前,北方固然也晓得和有少数人饮茶,但毕竟业 茶和嗜茶是盛于南边,属于南边特有的一种地区性的文明征象。至唐 代中期今后,如陆羽《茶经》所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 ( 长安和东都洛阳)并荆、渝间,觉得比屋之饮” 2;不但南边,中土 的京畿一带,其对茶叶的崇尚,也和我国茶饮的故乡荆、渝地区,没 有甚么程度上的分歧了。 “两都”是都会,北方乡村这时饮茶的环境又如何呢?穆宗时李 珏称:“茶为食品,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 舍斯须。田闾之间,癖好尤切。” 3这即指出,当时不但北方城镇, 连乡村也和天下“同俗”,已把茶视同粮食和食盐一样斯须不成或缺 的糊口必须品,乃至乡村对茶的需求,有些处所较都会“癖好尤切” 。笔者畴昔有的文章中曾提出,“茶作为中华民族或我国天下性的一 种文明征象,是唐今后才构成的”。现在我仍然以为,茶从最早的巴 蜀,继而扩大为巴蜀和荆楚,再次生长为江淮以南的文明内容,都是 一种地区性的或苗蛮文明,真正站在黄河中土称“远近同俗”的“无 异盐粟”的全部国度和民族的共同文明内容,则是中唐今后才构成和 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