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依然女生呀呀嘿 > 茉莉*流淌的白色河流

我的书架

荼蘼越惜越娇痴,一枝云鬓上,那人宜。莫将他去比荼蘼,清楚是,他更的些儿。

红色的茉莉香,红色的河道,将我淹没。

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略开些子未多时,窗儿外,却早被人知。

辛弃疾出世时,中原已经沦亡金人之手。因为父亲早逝,他自幼随祖父糊口。辛弃疾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向但愿有机遇“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江山”。他早早就身负国仇家恨,二十一岁插手抗金义兵,不久归南宋。历任多省安抚使等职,平生力主光复失地,重整国土。他有着出色的军事才气,满怀的爱国热忱,二十年金戈铁马,立下军功无数。他曾多次上表北伐,却因为当朝在朝者的败北与架空,都未能获得采取与实施。

是的,生命毕竟还是敷裕可恋的。

却有些大费周章,换做平常百姓又怎生消遣得起?

“麝脑龙涎韵不作,南风移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南宋有阴润靡软的民风,簪花之俗更是浓烈。而茉莉花的花蒂上长有小孔。仿佛天生就是供女子们簪佩的。辛弃疾也说,茉莉彻骨冰肌,折了一枝戴在云鬓上,花向才子头上开,最是静好适宜。千古兴亡多少事。光阴的沉淀,让他有了一颗平常而暖和的心。观明月,听鸣蝉,闻花香,饮山川,醉里挑灯舞剑,醒时看溪头小儿卧剥莲蓬,笔下剑气已化作一襟芳思,带着青草稻花味道,忽地鲜嫩可喜了起来。

传闻南宋皇室极是风雅,在夏夜乘凉之时,常将几百盆茉莉摆放在宫廷中,又令人用风车鼓之,风中清芬劈面而来,真是又风凉,又芳香。

相传慈禧太后就很爱好茉莉花,拍照之时总会在旗手上佩带几朵,颤袅袅的,风情极了。她还喜好喝茉莉花茶。事前熏制的茉莉香茶叶在饮用之前,再用鲜茉莉花熏制一次,得隽誉曰:茉莉双熏。

读起来倒是清丽的,绿莹莹的,可我总感受花丛中少了一两枚蟋蟀。有蟋蟀岂不更好,在茉莉花边支起一张小桌子,就着玉轮烹茶,蟋蟀在土里弹唱,似个旧时人,一声一声都是香的,都是熟稔的,茶半晌就熟了,蟋蟀一蹦就蹦到劈面的椅子上……

如此简朴,又如此情义憨畅,糊口得了草木灵性,一点一滴都是活色生香,津润清阔。

想起儿时的春节,跟着大人去给长辈拜年。小孩能获得糖果花生,大人则能够再吃上一杯茉莉香茶。袅袅的热气隔着白瓷杯子通报过来,手掌内心都是香的。那来自悠远之境的幽甜芳香,令我在童年期间极度心馋,还是年事以外的高贵的成人之礼。

当时在村落未曾见过茉莉,心中也没有风雅,却能在讲台上大着嗓门唱《好一朵茉莉花》,下了课就和男孩子打斗玩泥巴,而现在,即便对着茉莉,也一句都唱不出来——我的声带,已经在幽闭的芳华里,丧失了普通说话之余的韧度。只留着那一丝奇妙的念想,冰雪天里暖透掌心的茉莉茶香,药引子一样的微茫而不成缺,以保持生命的不寡淡。

辛弃疾是词坛的侠客,天生的傲气,铮铮铁骨,孤单沧桑。

这一首《小重山》。便是他的乡居之作。

附:

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我见了茉莉花苞也是满心的和顺。乃至,久久望着那红色的颗粒,能勾起激烈的母脾气结。它们又多么像童儿的乳牙呀。甜美而稚气,刚喝过乳汁,带着母体的香,好似风一过,再一过,就会一齐咿呀学语起来。

推荐阅读: 末日迷糊猫     绝世巫医     乡村小保安     开局鸿蒙紫气,却被苟爹隐匿     霜满诺     情深似浅     王者荣耀之史为鉴     天幕神捕     大叔的文娱     都市极品狂刀     婚宠1001夜     见血封魔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