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铺天盖地,石破天惊的繁华,也只要牡丹能够给。与一朵牡丹的对望,它开得那么乱世,开得那么澎湃,开得那么长夜无荒,便会生出一种恍忽来,狐疑本身在唐朝。氛围,是唐时氛围。色彩,是唐时色彩。力道,是唐时力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但是牡丹,真的是唐时花。
我母亲的陪嫁,蓝印花布上有牡丹,染成了靛蓝的老青色,好似有强行压抑的低眉顺目,那花瓣,一瓣一瓣都是宿世的模样。红色的被芯上亦是牡丹,大朵大朵的开,一个花苞也没有,喜庆洋洋的,睡在上面,如同旧时人物……珠光吐哺,画堂春好,人间的波折,磨难,欢乐,都像香息轻漾,幽然流转在眉间。心会平空丰腴起来,像一朵盛开的唐时花。开时无谓,败时安然。
良辰美景,承平乱世,莫过如此。
亦有人不喜牡丹。不喜就是不喜,如何来看,入了眼,都是俗气。可我仍然喜好。在一首唐诗的故事里,嗅着隔空隔世的牡丹香入眠,我不想做风骚鬼,只愿梦里有花花草草由人恋,有大片的牡丹将光阴开贱,而我抱着一把尘凡中的繁华,本身深埋了,又深埋。
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
其一咏的是妃子,其二咏的是牡丹,其三则是合而咏之。以虚处着笔,刻其风骨。绘其神采,待落到实处时,又刚好回应其一,读来旖旎流芳,花光迷离,满口生香,太白真是仙才也。唐玄宗与杨贵妃看后,皆是欢乐赞叹得很。随即命李龟年与梨园后辈谱出新声,奏笛,伐鼓,琵琶,吹栗,牙板,合唱,入耳即醉,入心即化,又回味无穷,如临瑶池,公然好听至极。
――《清平调*其三》
――李白《清平调*其一》
说那李龟年奉旨飞骑,赶紧出宫,去翰林院宣召李白学士,可李白去酒坊里吃酒去了。李龟年立即拿了李白的冠袍玉带,回身至市中沿街找寻。过了好久,才闻声街边一座酒楼上,有人大声狂歌。定神一听,那人恰是李白。进了酒楼,只见那李白学士已经吃得酩酊酣醉,手中还持杯不放。李龟年上前大声说道:“奉圣旨立宣李学士至沉香亭见驾。”李白全然不睬,念着“我醉欲眠君且去”。便昏昏欲睡。见此景象,李龟年只要请人将李白扶上马背,入宫而去。到得五凤楼前,有内侍传旨。赐李白学士走马入宫。李龟年在顿时给他穿上冠带袍服,仓促忙忙走至沉香亭,才将李白扶下了马。而李白已经醉到了极致,底子不能朝拜。玄宗命人拿了紫氍毹毯,铺置于亭畔。让李白稍作憩息。厥后,杨贵妃令人取来池中之水,给李白喷面,他才醒来,微微展开眼睛,冷不丁见是御驾,立即挣扎俯伏于地奏道:“臣该万死。”玄宗遂赐座给李白,又差人去制醒酒汤。吃毕了醒酒汤,玄宗对李白说道:“本日召卿来此,别无他意。只为这牡丹花开。朕同妃子赏玩,不欲复奏旧乐,伶工停作,只待卿来作新词耳。”李白却还要喝酒,对玄宗说:“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臣妄自称为酒中仙,惟吃酒醉后,诗兴愈高愈豪。”借着酒力,李白唤来了寺人高力士为他脱去皂靴,又请杨贵妃为他磨墨。酒尽诗出,挥笔即成新诗三章,乃《清平调》三首是也。
一日,唐玄宗携杨贵妃设席亭内,品酒,观花,赏心。乐工李龟年带着新选的梨园后辈,执了各自乐器,前来承应。一番叩拜以后,皆在一旁待命唱奏。不料玄宗却说:“且慢,本日对妃子,赏名花,焉用旧乐词?”随即令了乐工李龟年,带着他的玉花骢马,去寻李白进宫赋诗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