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岁本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何其怅恨,何其风骚,像艳遇一样哀伤。
共联袂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肥胖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昔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多少风骚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旧事难追。
《六州歌头》,这个词牌本是鼓吹曲,调子激越悲壮,“不与艳词同科”。而南宋词人韩元吉偏要逆于常情,用其填艳词,不但艳,还美,还哀怨顿挫,悱恻缠绵,实足的动听心魄。就像那桃花,在炊火故乡间,天然是宜室宜家的,而到了武林妙手这厢,一叶花瓣亦可杀人。应用之妙,存乎一心。词牌与风景一样,只是载体,真正取决的是民气。填词的人倒出来的是水,它便清澈和顺,可解渴,倒出来的是酒,它则芳醇浓烈,能醉人。一样的风景,看风景的人有一颗如何的心,它就会变幻成甚么模样,是喜,是忧,是嗔,是怨,百般皆由人。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当年,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江西大觉寺的桃花,是迟开的。迟开的才感觉贵重,才够与众分歧。深山,古寺,木鱼经卷,暮鼓晨钟。那么禅意的处所,一株桃花,娇滴滴的开着。桃花开的时候,时候也慢下来。它不是红色,亦不是粉色,它有属于本身的色彩,桃花红,红得像是一种勾引。红里又盛着粉,像妖媚里盛着天真的本质。亦邪亦正,乍阴乍阳,那样的让人不矜持。半溪明月,一枕清风,佛祖端坐云端。谁若能用一枝桃花度人,那便是真正的禅了吧。
清人邹一桂亦画《桃花图》,风格洁白,深得恽寿平的风骨。但却多了几分妖娆。桃枝欣欣然,向上发展,繁花压枝,与几朵牡丹竞相斗艳。牡丹斜逸而开,花瓣晶莹剔透,如同照影。桃花以重粉点瓣,乍染胭脂,娇媚之极,却又天然天成。相传此卷《桃花图》是邹一桂七十九岁高龄所绘,纸长丈余,他于夜间秉烛,同夫人蒲伏地上,画大小桃总计三百枚,天未明,已成矣。想来定是画者得草木灵韵,天然年事和顺,繁华长春。
桃花花语:爱情的俘虏。(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我的故乡亦多桃树。白叟们说,桃树可避邪。白叟们又说,采三月初三日桃花瓣,配以白芷,可酿潋滟桃花酒,启封后香气扑鼻,闻者绝倒。可我此时想起的不是桃花酒的香味,我想起的是,村里有位女孩子,打小就生得俊,父母给她取名桃花。小时候,她趁父母出门,瓮进坛子里偷酒吃,清甜清甜的糯米酒,她吃了个饱,厥后竟醉倒在坛子边,人也醉坏掉了。早早的,就发育开了,模样更加的美丽,倒是个痴痴的模样,眼神板滞,每天头上戴着花,逢人就笑。很多年后,我回家。看到她的儿子坐在桃树下,一笔一划写功课,她摘了花,悄悄塞进他的脖子里,天真的笑着……她头顶的桃花,开得那么不干风月。
看清朝画家恽寿平的《桃花图》。东风中,一枝桃花,如同静女。恽老的画确切令人面前一亮,所画花草,用没骨法另辟门路,不勾画,直接以水墨着色衬着,那一枝桃,便好似不着根底平空生出的一样,超脱清丽,点点害羞而开,包含无尽的神韵。
人面不知那边去,桃花还是笑东风。
这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一段与桃花有关的爱情故事。它最后的面孔,实在也是艳遇。
一张机,桃花陌上试新妆。风晴日暖慵有力,垂杨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