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治内 虚痨程 宜于《虚痨门》择其对症之方。审是房痨伤精,则补精;审是思郁伤脾,则养神。

温燥行 升清气 如补中益气及升阳散火之法,如苍术、白术、羌活、独活、木香、陈皮、葛根之类,最喜用之。

便清利 阴水殃 小便自利、口不渴属寒,名为阴水。

详而备 王肯堂 金坛王宇泰,讳肯堂。着《证治绳尺》,虽无所采择,亦医林之备考也。

以上言实胀之治法。

热偏盛 加清冷 小柴胡汤加知母、花粉、石膏、黄连之类,随宜择用。

推至理 冲脉干 张石顽云∶膈咽之间,交通之气不得降者,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

乏火化 属虚寒 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此症属中焦、下焦火衰无疑。

朝暮吐 别离看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与隔食症宜别离而药之。

痢症第六

二神方 能起死 尤在泾云∶民风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发展不荣,以薯蓣丸为要方。

风寒入 外撞鸣 经云∶微寒微咳。可见咳嗽多因于风寒也。风从外相而入于肺,寒从背俞而入于肺,皆主乎外也。后注虽言热、言湿、言燥,令不自行,亦必假风寒觉得之帅也。

便短缩 阳水伤 小便短缩、口渴属热,名为阳水。

寒与热 若回翔 寒热必应期而至。

诸方论 要拳拳 《中庸》云∶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腹满痛而下利者,虚也。吐泻而痛,太阴证也,宜理中汤;雷鸣、切痛、呕吐者,寒气也,宜附子粳米汤。此以下利而知其虚也。胸满痛而大便闭者,实也。闭痛而不发热者,宜浓朴三物汤专攻其里;闭痛而兼发热者,宜浓朴七物汤兼通表里;闭痛、发热、痛连胁下、脉紧弦者,宜大黄附子汤温下并行,此以便闭而知实在也。若绕脐疼痛,名寒疝,乌头煎之峻,不敢遽用,而当归生姜羊肉汤之妙,更不成不讲也。

湿胜热 白痢坠 湿,阴邪也。湿胜于热,则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赤白相半,则为气血两伤。

火气痰 三子备 刘河间举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皆因热甚,故主乎火。大法∶用防风通圣散之类;亦有引火归源,如地黄饮子之类。李东垣以元气不敷而邪凑之,令人卒倒如风状,故主乎气虚。大法∶补中益气汤加减。朱丹溪以东南气温多湿,有病风者,非风也;由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故主乎湿。大法∶以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之类。

合而言 小家伎 虞天民云∶前人论中风,言其症也。三子论中风,言其因也。盖因气、因湿、因火,挟风而作,何尝有真中、类中之分。

大虚者 独参汤 虚人久疟不愈,以人参一两、生姜五钱,水煎,五更服极效。贫者,以白术一两代之,热多者以当归代之。

喘促症 治分门 气急而上奔,宜别离而治之。

杂病法 四字求 谓气、血、痰、郁是也。统统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整齐互用,各尽其妙。

金水母 主诸坤 肺属金而主上,肾属水而主下,虚喘为天水不交之危候,治病当求其本。须知天水一气,而位乎天水当中者,坤土也。况乎土为金母,金为水母,危笃之症,必以脾胃为主。

温肌腠 外清闲 血之流溢,半散于脉外而充肌腠外相。

景岳出 着新方 明・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山阴人。着《类经质疑录》。全书所用之方,不过新方八阵,实在不敷以名方。古贤人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制出一方,非能够思议及者。若仅以熟地补阴,人参补阳,姜附祛寒,芩连除热,随拈几味,皆可名方,何必然为某方乎?石顽续 温补乡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国朝人。着《医通》,立论多本景岳,以温补为主。

推荐阅读: 大夏第一皇太子     霸道灵夫好难缠     剑压万古     重生创业时代     超品农婿     公主驯马记     美女总裁的贴身狂少     美人谋:替嫁医妃     悠悠田野记     风水墓事     资源的游戏     穿书遇见重生反派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