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症辨 法外思 愚按∶借用麻杏石甘汤治中暑头痛、汗出、气喘、口渴以外症,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心烦不得卧以内症,至柴胡、栀子、承气等汤,俱可取用。师云∶渴者与猪苓汤。又云∶瘀热在里,用麻连轺豆汤,育阴利湿,俱从小便而出。此法外之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

分利多 医便错 愈利愈闭矣。

火气亢 芦荟平 火气亢,必以大苦大寒之剂以降之,宜当归芦荟丸。

补贵当 方而圆 虚则补之。合上为六法。曰方而圆者,言一部《伤寒论》满是活法。

稚阳体 邪易干 时医以稚阳为纯阳,存亡关头,开手便错。

伏所主 所因先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二陈尚 九味寻 人皆曰二陈汤为发汗安稳之剂,而不知茯苓之渗,半夏之涩,皆能留邪生热,变成谵语、不便等症。人皆曰九味羌活汤视麻桂二汤较妥,而不知太阳病重,须防侵入少阴。此方中有芩、地之苦寒,服之不汗,恐苦寒堕入少阴,变成脉沉细但欲寐之症;服之得汗,恐苦寒戕伐肾阳,阳虚不能内固,变成遂漏不止之症。时医喜用此方,其亦知此方之流弊,害人匪浅也。

慢脾说 即此寻 世谓慢脾风多死,而不知即太阴伤寒也。有初时即伤于太阴者,有渐次传入太阴者,有误用神曲、麦芽、山查、萝卜子、枳壳、葶苈、大黄、栝蒌、胆南星等药堕入太阴者。既入太阴,其治同也。如吐泻后,盗汗不止,手足厥逆,理中汤插手附子,或通脉四逆汤、白通汤佐之,此太阴而兼少阴之治也。如吐泻手足厥冷、烦躁欲死、不吐食而吐涎沫,服理中汤不该,宜吴茱萸汤佐之,此太阴而兼厥阴之治也。若三阴热化之证,如太阴腹时痛时止,用桂枝加芍药汤。大便实而痛,用桂枝加大黄汤。少阴之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宜猪苓汤。心中烦、不得卧,宜黄连阿胶汤。厥阴之消渴、气冲、吐蛔、下利,宜乌梅丸。下利后重、喜饮水,用白头翁汤等症亦间有之。熟《伤寒论》者自知,而大纲不在此也。

太阳病 旨在兹 仲师谓太阳中 ,太阳二字,大眼目也。因人俱以为热邪,故提出太阳二字以喝醒之,寒暑皆为外邪。中于阳而阳气盛,则寒亦为热;中于阳而阳气虚,则暑亦为寒。若中于阴,无分寒暑,皆为阴症。如盛暑酷热,并无寒邪,反多阴症。总之,邪当中人,随人身之六气、阴阳、真假而扭转窜改,非必伤寒为阴,中暑为阳也。

胎衣阻 发笑匡 胎衣不下,宜以醋汤送发笑散三钱,即下。

十六方 各凿凿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甘遂半夏汤、十枣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木防己汤、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汤、泽泻汤、浓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小半夏汤、己椒葶苈丸、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外台》茯苓饮。

胃家实 阳明编 阳明为表中之里,主里实症,宜三承气汤。论以胃家实为大纲。又鼻干、目痛、不眠为经病。若恶寒、头痛,为未离太阳。审其有汗、无汗,用桂枝、麻黄法。

甘麦汤 脏躁服 《金匮》云∶妇人脏躁,哀痛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呵欠,甘麦大枣汤主之。

经闭塞 禁地黄 闭寒脉实,小腹胀痛,与二阳病为女子不月者分歧。虽四物汤为妇科所不由,而经闭及积瘀实症,宜去地黄之濡滞,恐其护蓄,血不可也。加醋炒大黄二钱、桂一钱、桃仁二钱,服五六剂。

谁同道 度金针

存津液 是真诠 (存津液是全书主旨,善读书者,读于无字处)如桂枝汤甘温以解肌养液也;即麻黄汤直入外相,不加姜之辛热,枣之甘壅,从外治外,不伤营气,亦养液也;承气汤急下之,不使邪火灼阴,亦养液也;即麻黄附仔细辛汤用附子以固少阴之根,令津液内守,不随汗涣,亦养液也;麻黄附子甘草汤以甘草易细辛,缓麻黄于中焦,取水谷之津而为汗,毫不伤阴,更养液也。推之理中汤、五苓散,必啜粥饮。小柴胡汤、吴茱萸汤皆用人参,何一而非养液之法乎?汗吐下 温清悬 在表宜汗,在胸膈宜吐,在里宜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

推荐阅读: 修仙八年,下山回归即无敌     洛杉矶神探     诡事典当行     时光的最后一秒     一世魔尊     天才萌宝:绵羊王爷精明妃     黑化娇妻,楚少你有罪     等我回家1     回到古代被迫投军?可我是个修士啊!     重生弃女当自强     看透爱情看透你     我的崩坏世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