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旦汤 功与匹 即桂枝汤增桂加附子,《活人》以桂枝汤加黄芩者误也。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灼筋而成痉,宜竹叶汤。若数日之久,恶寒症尚在,则为北风,宜此汤。二汤为一热一寒之对子。师云∶产后风续续数旬日不解,头微痛、恶寒、不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
肾套谈 理脾恪 治浊只用肾家套药,不效。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小水浑浊。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头扭转 眼纷繁 此二句,写眩晕之象也。
通圣散 两解求 仲师于太阳条,独挈解缆热不恶寒而渴为温病,是遵《内经》人伤于寒,则为热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之三说也。初时用麻杏甘石汤,在经用白虎加人参汤,入里用承气汤及阳明之茵陈蒿汤,少阴之黄连阿胶汤、猪苓汤,厥阴之白头翁汤等,皆其要药,究与瘟疫之病分歧也。瘟疫之病,皆新感乖戾之气而发,初起若兼恶寒者,邪从经络入,用人参败毒散为改正托邪法。初起若兼胸满口吐黄涎者,邪从口鼻入,用藿香正气散为辛香解秽法。唯防风通圣散面面殷勤,即初起一定内实,而方中之硝黄,别有妙用,从无陷邪之害。若读仲师书死于句下者,闻之无不咋舌,而不知其无益无弊也。
泄泻第十四
药到咽 效可卜 闽中诸医,因余用此数方奇效,每缮录于读本以后,亦医风之将转也。余日望之。
静而得 起贪凉 处于高厦深室,畏热贪凉,受阴暑之气。
欲下取 求其端 端,头也,谓寻到泉源也。欲荣其上,必灌其根,前人有上病下取法。
渐迟至 重桂姜 血海有寒也,宜加味四物汤,加干姜、肉桂之类;甚,加附子。
膏石劳 气与血 石淋下如沙石,膏淋下如膏脂,劳淋从劳力而得,气淋气滞不通、脐下闷痛,血淋瘀血停蓄、茎中割痛。
湿而冷 萸附行 胃苓散加吴茱萸、附子之类,腹痛,加木香。
附敷药拔风害人说
金匮法 别三般 能食而渴者,重在二阳论治。以手太阳主津液,足太阳主血也。饮一溲一者,重在少阴论治。以肾气虚不能收摄,则水直下趋,肾气虚不能蒸动,则水不能上济也。不能食而气冲者,重在厥阴论治。以一身中唯肝火最横,燔灼无忌,耗伤津液,而为消渴也。《金匮》论消渴,开口即揭此旨,以补《内经》之未及,不必疑其错简也。
变通妙 炎热餐 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清润治之,而不知脾喜燥而肺恶寒。试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余每用理中丸汤倍白术加栝蒌根,神效。
五淋汤 是法门 石淋以此汤煎送发灰、滑石、石首鱼头内石研末。膏淋合萆 分)清饮。气淋加荆芥、香附、生麦芽;不愈,再加升麻或用吐法。劳淋合补中益气汤。血淋加牛膝、郁金、桃仁,入麝香少量温服。
食已吐 胃热沸 食已即吐,其人胃素有热,食复入,两热相冲,不得逗留。
上窍通 下窍泄 如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而水自通。宜服补中益气汤,再服以手探吐。
湿而热 连芩程 胃苓散加黄芩、黄连,热甚,去桂枝加葛根。
脾肾泻 近天明 五鼓今后泻者,肾虚也。泻有定时者,土主信,脾虚也。故名脾肾泻。
守法治 危而安 遵六经大纲之法而求之,详于《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