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此失治,则变成痉症。无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有汗用桂枝加栝蒌根汤,此太阳而兼阳明之治也。抑或寒热来往,多呕,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或单用小柴胡汤,此太阳而兼少阳之治也。

有抱病 历岁年 由母腹中吃惊,积久平衡,一触而发。病起于有生之初,非年来之新病也。《内经拾遗》用温胆汤,柯韵伯用磁朱丸。

若吐泻 求太阴 太阴病以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腹时痛为大纲,以理中汤主之。

痰饮第二十

心烦辨 切莫忘 虽同伤寒,而心烦以别之;且伤寒脉盛,伤暑脉虚。

津润流 时医错 方中若杂以地黄、麦冬、五味拥戴其阴,则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救矣,即肾气丸亦宜慎用。

香薷饮 有特长 香薷发汗利水,为暑症之专药也。有谓夏月不成用香薷,则香薷将用于何时也?大顺散 从症方 此治暑天畏热贪凉成病,非治暑也。此舍时从症之方。

汗源涸 耗真阴 阴者,阳之家也。桂枝汤之芍药及啜粥,俱是滋阴以救汗源。麻黄汤之用甘草与不啜粥,亦是保阴以救汗源。景岳误认其旨,每用归、地,贻害很多。

狐出入 顽麻 狐疝∶卧则入腹,立则出腹。 疝∶大如升斗,顽麻不痛。

胃家实 阳明编 阳明为表中之里,主里实症,宜三承气汤。论以胃家实为大纲。又鼻干、目痛、不眠为经病。若恶寒、头痛,为未离太阳。审其有汗、无汗,用桂枝、麻黄法。

邪传变 病日深 治之得法,无不即愈。若逆症、坏症、过经不愈之症,皆误治而至也。

恶寒象 热逾常 恶寒与伤寒同,而发热较伤寒倍盛。

火气亢 芦荟平 火气亢,必以大苦大寒之剂以降之,宜当归芦荟丸。

吴茱萸 平酸味 吴茱萸汤治阳明食谷欲呕者,又治少阴症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又治干呕吐涎沫者。此症呕吐,多有酸味。

达原饮 昧其由 吴又可谓病在膜原,以达原饮为方,创异说以欺人,实昧其病由也。

着脐痛 下瘀吉 腹中有瘀血,着于脐下而痛,宜下瘀血汤。

眩苦呕 少阳编 少阳居太阳阳明之界,谓之阳枢,寒热相杂。若寒热来往于外,为胸胁满烦,宜大小柴胡汤。若寒热互搏于中,呕吐腹痛,宜黄连汤。痞满呕逆,宜半夏泻心汤。拒格食不入,宜干姜黄连人参汤。若邪全入于胆府,下攻于脾为自利,宜黄芩汤。上逆于胃,利又兼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论以口苦、咽干、目炫为大纲。

狂多实 痰宜蠲 蠲除顽痰,滚痰丸加乌梅、朱砂治之,生铁落饮、当归承气汤亦妙。

香苏外 平胃临 香苏饮力量太薄,不能驱邪尽出,恐余邪之传变多端。平胃散为燥湿消导之剂,仲景从无燥药发汗之法。且外邪未去,更无先攻其内法。

气道调 江河决 前汤加化气之药,或吞滋肾丸多效。《孟子》云∶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引来喻小便之多也。

呕哕吐第十六(呃逆附)

重阳狂 重阴癫 《内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

经闭塞 禁地黄 闭寒脉实,小腹胀痛,与二阳病为女子不月者分歧。虽四物汤为妇科所不由,而经闭及积瘀实症,宜去地黄之濡滞,恐其护蓄,血不可也。加醋炒大黄二钱、桂一钱、桃仁二钱,服五六剂。

分利多 医便错 愈利愈闭矣。

伤寒瘟疫第二十二

参五脏 细量度 四饮犹未尽饮邪之为病也,凡五脏有偏虚之处,而饮留之。言脏不及腑者,腑属阳,在腑则行矣。《金匮》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推荐阅读: 再让我娶老婆,我就造反了     弃宇宙     异次元杀手游戏     帝师大人,你娘子太毒了     叶小梵异世修神记     重生时代:打造国货之光     小甜蜜     绝代君皇     不灭金身诀     三体:卧底ETO成boss,你拍无间道?     我的妖孽女总监     幸得相爱,陆少深深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