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 第8章 注释
[21]见《庄子·外物》。
[5]见朱熹《孟子章句集注·公孙丑章句下》。
[43]见《老子·第三十八章》。
[17]见《韩非子·说林下》。
[27]见《论语·述而》。
[10]见《孟子·经心下》。
第六章
[12]见《荀子·正名》。
[34]见《论语·先进》。
[13]见《孟子·万章下》。
[9]见《史记·孔子世家》。
[24]见《庄子·大宗师》、《庄子·天运》。
[19]见《老子·第三十章》。
[29]见《韩非子·主道》。
[12]见《孙子兵法·九变》。
[6]见《孟子·公孙丑下》。
[39]见《老子·第七十八章》。
[2]见《庄子·至乐》。
[23]见《老子·第六十九章》。
[11]见《墨子·尚贤上》。
[42]请参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度的发源》。
[32]请参看《史记·老子韩非传记》。
[10]见《孟子·告子下》。
[18]见《老子·第五十七章》。
[9]见《孟子·梁惠王下》。
[42]见《论语·颜渊》。
第四章
[22]见《庄子·胠箧》。
[26]见《老子·第四十三章》。
[9]见《孟子·梁惠王上》。
[4]以上见《老子·第六十一章》。
[7]见《论语·宪问》。
[24]见《老子·第二章》。
[37]见《庄子·达生》。
[18]见《墨子·贵义》。
[5]见《孟子·离娄上》。
[32]比如有人攻讦《墨子》没有文采,韩非就借别人之口为之辩白,以为墨子的说话之以是朴素,是因为担忧人君“览其文忘有效”,“怀其文忘其直”,所讲故事则恰是秦伯嫁女和买椟还珠。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31]见《论语·颜渊》。
[17]见《老子·第十七章》。援引《老子》一书,最大的费事是版本题目。本书所引,多数原则上都按照高超《帛书老子校注》做了校订,与普通读者所见风行版本不尽不异。但为读者检索便利,各章所标序号仍相沿风行版本。以下均如此例,恕不一一申明。
[10]唐朝的王真,宋朝的苏辙,当代的章太炎、毛泽东,都以为《老子》是兵法,或有兵法性子、兵法意味、兵法要素。请参看李泽厚《中国当代思惟史论》。
[17]见《韩非子·内储说上》。
[1]墨子救宋故事,见《墨子·公输》。
[6]见《韩非子·备内》。
[15]见《庄子·天下》。
[7]见《墨子·天志下》。
[16]见《庄子·六合》。
[14]见《论语·八佾》。
[20]见《老子·第六十七章》。
[8]见《墨子·尚贤下》。
[21]见《老子·第五十八章》。
[31]见《庄子·应帝王》。
[28]见《论语·宪问》。
[36]请参看康有为《论语注》。
[26]见《韩非子·有度》。
[24]见《论语·为政》。
[20]见《老子·第三章》。
[33]见《墨子·兼爱中》。
[10]见《论语·颜渊》。
[8]见《老子·第六十七章》。
[22]见《老子·第三章》。
[28]这十个字,在《墨子》一书中多处可见,贯彻始终。
[8]见《论语·八佾》。
[33]见《论语·阳货》。
[26]见《韩非子·五蠹》。
[1]见《庄子·秋水》。
[7]见《孟子·经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