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不是阴阳,而是阴阳前的状况,本不分阴阳。世上传播太极阴阳鱼的图案,只是便利让人了解,没想到世人无知,反闹了好大曲解。
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这天赋一炁确切不在体内,亦不在体外,很奥妙的感受,仿佛在身材里,又仿佛不在,完整不是他料想的那种武侠小说中占有丹田的真气,既不是暖流,也不感觉清冷,总之给人一种似有非有,似不过无的感受。
不过他这一身伤固然不重,却也不轻,特别是左肩,乃至是重度擦伤。现在伤处虽已结痂,但仍不能完整规复,张玄清便也没有理睬。
张玄清盘膝在地上坐下后,便放心止念,冥心凝神,致虚守静,尽力追随那种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惟恍惟惚的境地。
天赋一炁也一样,仿佛无处不在,又仿佛无处能在,你要让它在体内,它便能够呈现在体内;你要让它去体外,它便能够保存在体外。但你要详细指出它在那里,它又完整没有个详细安息处、没有个详细收拢处、没有个详细归置处。只感受它风吹不散,日晒不消,实实在在的“有”,亦虚虚幻幻的“无”。
看着窗外朝阳,体悟着感知中的那一股气感,张玄清只觉一阵奇妙。
如果谁的某一处经脉不通,那就是抱病了。如果真的如武侠小说中讲的,满身经脉堵塞,需求修炼真气贯穿,那么对不起,你也不消修炼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捧着一本《道藏》一番通读下来,内里天气已暗,雨也停了,氛围变得格外清爽。
就比如某些小说中关于太极的说法,说甚么阴阳二气某一方强过一方,太极的状况就会不稳,完整就是扯淡。
闭目体悟着天赋一炁,张玄清忽觉身材伤处传来一股非常,展开眼,低头看向左肩。颠末明天上午一通折腾,此处包扎的纱布已经有几分松落,透过裂缝向肩膀伤处看去,但见伤口已经结痂。张玄清面上并无惊奇,反而闪过一丝了然。
不过现在张玄清修炼出天赋一炁,对于天赋一炁有了一个大抵的认知,环境又有所分歧。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在古典哲学中才指“阴阳”。
此元气,便可称之为天赋一炁!
当张玄清真正达到放心止念,一灵独耀后,只觉本身来到一个一片虚无的天下,四周暗中浑沌,一无统统,唯有活着界的中间,有一粒白光,宛似明珠一颗,大放光彩,使之虚室生白。
故此炁不在体内,不在体外,随生而始,随死而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玄之又玄。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实在真正的道家静坐并不是他这类形体端然,瞑目合眼,这充其量只能算是“假坐”罢了。
修道以后到底能不能长生?
刺激尾闾穴,不该该直接从尾闾穴动手,而是从脚底涌泉穴起,过膝盖,至尾闾,再至头顶百会泥丸宫,也就是上丹田。然后再从督脉转任脉,达到鼻部金锁关,再下咽喉,喉有十二节,故名为十二重楼。经十二重楼下至颤中穴,再至丹田气海,最后完成一个循环。这个步调,在道家名为文武小周天,在武侠小说中,就是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功至天赋,能成为一方大妙手了。
尾闾穴属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在中医实际中,每一处穴道都不是个别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某些穴道相互勾连,最后才构成了人体中麋集的经络网。
如是这般,固然不能端的心中无物,空寂湛然,但灌输全神,集合一点,却可消磨其他邪念。最后只剩下这一个动机,此又谓之“一灵独耀”。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必动心考虑,念起即觉之,心动即止之。妄念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欲起时,即伏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