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温余卿总要学着长大的,她始终护不了他一辈子。
只到这会儿,温宥娘将这些事说了出来,他才发明结婚仿佛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
那是一个光看着不说话,便令人感觉敬佩的人物,即便六太老爷当年只考了秀才后就再没有了局科举。
温余卿低着头想了好久,才问:“那温氏一族的人好么?”
到了祖地将太夫人的统统安排安妥,温家老爷便与族中商讨,想将温余卿的名字上了族谱,也是承认温余卿为四房宗子嫡孙之意。
可在大隆,氏族尚在,便是庶族中的书香家世,如温府,也要经百年运营,方可有机遇立于朝堂。
回到京中,还是得面对温府的那一摊子烂事的影响,还不如呆在江南城,用心读书为好。
如果她穿的是明朝,贫苦一点便贫苦一点,她也有底气让温余卿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温宥娘不想再谈温家老爷,也就顺口道:“我们姐弟要叫六太老爷的。他与□□父一辈,但是年纪却与祖父相差未几。”
这是温宥娘第一次跟温余卿谈到本身结婚的题目,当初她想过嫁一贫寒学子,凭借温府糊口,好能照顾到温余卿。
当时太夫人过世,温家老爷要守孝三年,是以带着他们姐弟与温老夫人护送太夫人与张氏的棺木回祖地。
要温余卿娶不了一门对他有助力的妻室,他要在朝中安身便如同过千难万险。
温余卿听了,眼角有些微红,“祖父当年……”
只因大隆战事太多,人丁贫乏。女子年满十七而不嫁,便会有官媒上门,拿出一叠四周尚未婚配的男丁质料,必须从中挑一个出嫁。
温家六房的六太老爷暮年亦是有一个儿子的,自幼聪明聪明,博闻强识,据闻才学当在当时的温家大爷之上。
最后温余卿两岁便能入族谱,端赖六房的那位老祖宗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