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天然也不能说晓得,看着她满面迷迷蒙蒙想说又说不出来,吴夫人到底派了个老嬷嬷跟着,这颗心提着就放不下来,两个都是呆的,也不晓得回门那天到底成没成事儿。
可丝缎经不得油烟,她细心探听过了,本地的丝户都是趁早洗丝,丝户洗丝的时候,不准民人用水,垂垂这些人家干脆都住在一处,临水而居,穗州又没夏季,不必破冰,只还按着点来洗丝,等民人用水时,脏水都已经往下流去了。
经得这一回,瑞叶才晓得是当真不轻易,她拿银子出来讲要跟石桂一人一半出本金,铺子就算是两小我开的。
宋荫堂一句也没承诺,既晓得了家中白叟不肯认,也就不再提了,还跟着人学医,不独是中医,连西人堂看病都去了,倒觉着很有可学之处,一样样对比写出来,跟叶文心两个会商。
好轻易信来了,却绝口不提叶文心,只问他在穗州过得惯不惯,又说要派了高升到穗州来服侍他,先时一封一封信过来讲要买屋子置财产,此时也不再提了,反说些书院学院的话,都离得穗州很远,得往徽州湖州去。
石桂把这番热烈奉告她,叶文心却只笑一笑,拿了一张纸笺出来:“我跟荫堂说定了,今后第一个孩子,非论是男是女,都叫颂心。”
又分拨他们轮番清算桌子椅子,定了几条端方,换汤不换药,把这二十来个孩子当作小丫头似的管束,扫院子端茶倒水,本来几个拆台的,也都收敛了。
城里这间铺子卖的天然不如船埠上好,小推车又加了一辆,海运没有淡季淡季,日日出去的船只送的货色都不一样,小推车的买卖越来越多,船埠上推车卖东西的店家也越来越多。
大家婚事都有定,反是叶文心跟宋荫堂两个的事儿难办,宋荫堂写了信归去,宋老太爷却迟迟没有复书来。
既跟石桂一道,却不能光看着她着力量,两小我说定了便一处寻访处所,石桂成心带着她同绿萼两个,找中人定处所,谈租约签租契,再到雇工人粉墙,急赶慢赶的,二十天里竟也落定了。
吴家这回是嫁女不是入赘,急巴巴的置下了小院子,又调派了人手,吴夫人倒也不怕丫头婆子们不平管束,自家这个女人,嘴巴懒得动,拳头却爱动,又有个打跑了匪人的名声在,哪个还敢再作耗。
出了热孝,可带着孝上门去看人家办丧事总归不好,石桂写了一封信去,吴夫人竟了身边的嬷嬷来请,既是诚恳相邀,她便去了,还给吴家女人预备了贺礼。
疗养了一季,手上存下余钱来,重又这个主张,想到瑞叶说的管门生的饭,才把列好的打算拿出来,先给瑞叶看过:“那一条街上都是小商户,脚店饭店也是有的,都是做细菜,我们这个可不一样,花腔都是一样的,胜在洁净便宜,如果能够我倒想租到丝织户那一片去呢。”
这回攀亲把家底掏了个精光,就是叶文心再陪送嫁奁银子,他也不肯用这些钱,瑞叶被绿萼这么一说,反而动起动机来。
宋荫堂已经跟叶文心对屋而居,两个当中就隔一间堂屋,婚事是如何也得作定的,宋荫堂自家写了八字,跟叶文心的配作一对儿,家里不肯,就比及他们肯。
吴女人吹吹打打出了门,坐在床上等着上轿的时候还不诚恳,把吴夫人气的要掐她的胳膊,临到要出门了,还没捞着空说伉俪之事,嬷嬷说一句,她能问出一百句来,干脆给她塞了一本小册子,说要伉俪两个一道翻开。
只要夏季气候合适,平常便纺纱棉织布,每年这个时节里,河边的丝户都静悄悄无声气,石桂想在那儿开一间饭铺,看蚕的时候半晌不能离人,竹筒饭还能送饭上门去,雇两个聪明的伴计,不愁赚不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