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夫子肯收女门生,村里没有镇里没有,越是长大,越晓得不能暴露来,很多年除了年画就没见过字纸,到了这会儿见着春燕写字,不免看得出神。
“书房丫头两个墨,都识得字儿,打小就学起来了,认了字才气打理书房,帮着收信传信的。”淡竹说得兴兴头头,石桂却晓得只怕也是学个半半截,晓得些孔孟,不认错书名就是。
这么说着倒是没错,宋家只要别苑田庄还在,总有人要回甜水镇上来,她内心松得口气,就算走了也不能这么悲观,只当是去外埠事情,另有返来的一天。
石桂咬了唇儿,到底没能忍住,背过身去抹了一把眼泪,陈娘子看她哭,也替她叹上两声,拍了她的肩头:“你好好当差,今后有贡献你爹娘的时候。”
“这是小金橘,这是骨牌麻糖,另有桃条梨肉脯,采买上的刚买了心出去,春燕姐姐让我给你捎一份。”眼睛一扫,瞥见她箩儿里头压着纸,纸上写了石桂两个字,拿起来抻平了看:“你手可真巧,春燕姐姐教了一回,你就会写了?”
石桂将信将疑,石菊拉了她的手:“你呀,真要跟归去也是我们一边的,我们东边自来不吵架下人的,太太是听不得哭声,有甚事一求也就应了,一年也不晓得多少人上门打秋风的,连老太爷都说家里讨了一尊活菩萨。”
石桂抛下木锤就往耳房去,秋娘一身青布衣裳,人比她走的时候没胖多少,石头爹还是那付诚恳模样,两个见着石桂,先重新打量到脚,秋娘颤颤叫上一声:“桂花。”跟着便搂了她哭。
来一趟说得轻易,石桂传信归去,秋娘便当着宋家是火海刀山,说着好听,当人丫头哪有不吵架的,便是姚夫子家里阿谁丫头,也一样是在读书人家里当丫头的,不还是拿着竹条就抽。
春燕识得的不过有限,石桂借着说话的工夫又扫了一眼,字写得平平,反复的也多,都是些柴米工费之类,可她能画画,不会写的就画上,一本帐不出错,在主子内心就是有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