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厮怕石桂受不住,哪晓得她竟很绷得住,神采虽白,问话倒是明白的,问了两处没有,她便笑一笑:“先归去罢,别叫女人等我。”
笔吏笑一回,官话说得七七八八:“天然是从哪儿来就往哪儿去了。”船上有人医治,是要节制着灭亡人数,人数太多了,报上去很欠都雅,这些人活着返来了,那里还管他死不死活不活,下了船可就不干他们的事。
石桂谢过他,把名录交还到他手里,又借了笔纸,把石头爹的这一条抄了下来,既有了消息,就能去问,总比甚都不晓得要强。
石头这个名字太常见了,穷户家里起个名儿都是随便,叫的顺嘴了,就连本名都不记得了,里头就有好几个王大吴二,上面若不是写着体貌模样,认错了也是有的。
一觑见她脸不对,便晓得事儿怕是不好,也不问她话,只把小菜往她跟前推一推,石桂不忍拂了她一片美意,拿起筷子来,挟上两口,嚼在嘴里半日没尝出味来,这事儿要如何跟秋娘说呢?
写到这儿就没了下文,厥后如何半个字也没有,石桂找来了笔吏:“这上头抱病的人,返来以后往哪儿去了?”
再去看高升给购置的,只是一个小院子,也怪不得宋老太爷,在叶家姐弟身上花的每分文,都是多出来的开消,这屋子也得三五来两,小小一间四合院,开门出去有个影壁挡一挡,一个大天井,有进台起两层楼,也尽够住了。
石桂想着便笑起来:“我没主张,只怕租钱付不起。”开了两句打趣又拉了叶文心的手:“女人要办学,清净些的处所更好些。”
石桂走了两天路,脚上起了好几个水泡,虽是当丫头,园子里跑腿也没几步路,到了穗州走的比在金陵一年走的路还多些,两个用了饭,还得去看新宅子,叶文心也不坐肩舆,两个手拉了手走在街上,纪夫人派人跟着,先到了她给购置的宅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