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答复。松明烧尽了;他冷静地立在暗中,渐瞥见月光的洁白。
(28)祭酒:当代飨宴时,先由一个年长的人以酒沃地祭神,故尊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汉魏今后,用为官名,如博士祭酒、国子祭酒等。
(10)周王发:周武王姬发,文王之子。《史记·周本纪》记有武王出兵的景象:“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居二年,闻纣昏乱残暴滋甚,……因而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成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又以下记牧野誓师时景象,有“武王左杖黄钺(黄斧头),右秉白旄(白牛尾)”的句子。
(9)九旒云罕旗:《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停止祭社典礼,有“百夫荷罕旗之前驱”的记录;南朝宋裴骃《集解》说:“蔡邕《专断》曰:‘前驱有九旒云罕。’”据《文选·东京赋》薛综注,云罕和九旒,都是旗号的称呼。
一九三五年十仲春作。
(27)小丙君:作者假造的人名。
他瞥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红色的月影中,仿佛身材都在颤抖;寒微的声音里,含着无穷的哀思,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感觉热血在满身中俄然腾沸。
注释:
(14)“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等语,见《史记·周本纪》:“仲春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曰:‘前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消。’”按小说中所说的《太誓》,应为《牧誓》;《尚书·牧誓》作:“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
(18)关于纣王自焚和武王入商等景象,《史记·周本纪》中有以下的记录:“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明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因而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贩子皆再拜顿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明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他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
(8)大布告:《史记·周本纪》载武王率师度过盟津今后,曾公布誓师辞,即所谓《太(泰)誓》。这里的“布告”,除首尾“照得”、“此示”数字外,都是《太誓》的原文。“破坏其三正,离遏其王父母弟”,意义是破坏了天、地、人的正道,丢弃他的祖辈和弟兄不消。
(16)关于纣兵背叛的事,《史记·周本纪》中有以下的记录:“帝纣闻武王来,亦出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23)“天下之大老也”原是孟轲奖饰伯夷和姜尚的话,见《孟子·离娄》:“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很多光阴以后,安静了;他也想睡去。俄然,扑通一声,惊得他又展开眼。同时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
(7)西伯肯养老:西伯,即周文王姬昌,商纣时为西伯,身后谥为文王。《史记》的《周本纪》和《伯夷传记》都说“西伯善养老”。《周本纪》说他“笃仁、敬老、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