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秦宗亮是个极有担负之人,鲁氏更是出自颍川鲁家,见地不凡、脾气刚毅。目睹颍川已非宜居之地,伉俪二人决然带领吴氏与高氏母子迁离故乡,历尽千辛万苦,最后便落脚在了益州江阳郡青州城,胼手胝足、赤手起家,开起了砖窑场,撑起了一份家业。
吴老夫人便于此时提出,要让族侄秦世章兼祧。
秦家还算荣幸,最后存活下来了三男四女七口人,别离是:嫡支二房秦宗亮与鲁氏伉俪;嫡支四房东母吴氏及其嫡女秦世芳、庶子秦世宏;小宗五房妾室高氏及其亲子秦世章。
回顾前事,秦氏一族的式微,并非秦家不知守成、自毁家业,倒是天意而至。
七年后,秦宗亮便因劳累过火而英年早逝,死时还不到四十岁。
可谁也没想到,黑河上游连降暴雨,大水突破了颍川堤坝,倒灌入郡。
而秦素之父秦世章,倒是个资质聪慧之人,小小年纪便考中了秀才,更兼辞吐通雅渊畅、风采漂亮出众,在县中亦有“神童”隽誉。有很多士族看中他的天禀,皆愿以女配之,虽多为庶女,但对秦家而言已经是家属昌隆、答复宗门的功德了。
这般深明大义之举,自是为秦家赢来了极高的名誉,吴氏与高氏更是戴德戴德,正式改口唤鲁氏为母,奉为太夫人,世人搬进了秦宗亮生前买下的这幢三路四进大宅,如同聚居的士族一样糊口起来。
秦家搬入大宅时,秦世宏刚满十九岁,已娶妻俞氏,嫡宗子秦彦端方才出世。秦世章也已十四,守过二十五个月的斩衰孝期便也到了婚配之龄,秦家两房都算是后继有人。
秦家的本籍不在益州江阳郡,而是在现赵国南部的豫州颍川郡。
颍川秦氏,早已如水随天逝,再无踪迹。现在的青州秦氏,不过是一个略有些名誉的士族罢了,连王谢都算不上。
但是,谁也未曾推测,就在秦家蒸蒸日上之时,秦世宏却突发暴病而亡,其妻俞氏彼时正怀着第二胎,惊闻凶信,当即激发了大出血,后虽保住了胎儿,却自此落下了病根。
彼时,秦家统统财产皆把握在鲁氏手中,鲁氏此举是在向世人明示,她永久不会有携产另嫁的筹算,也永久都是秦家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