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公布后不久,当年,朝廷便停止了第一场试恩科。各地自荐之人据称总数逾万。颠末一级一级遴选,最后千秋殿试策,大燕出了建国,也是有史以来的首批落第士子。
传闻,最早提出科举制并劝服天子和大臣采取的,便是乔后。
公众津津乐道这类关于帝后的小道动静,自是不敢、也非蓄意存了歹意,只是出于骇怪,加上人皆有之的一点功德之心作怪罢了,何况还是高高在上的帝后关起门的两伉俪事儿,哪个不感兴趣?架不住传的短长了,厥后垂垂竟又流返入了皇宫,乃至,到了连朝臣也大家得知的境地。
大臣惊悚,仓猝又上告罪书乞罪。
朝廷里,此时文有丞相公孙羊、御史大夫卫权、少府卿竺增等贤能辅政,武有大司马李典镇幽州、卫将军魏梁守西凉,抚羌校尉乔慈守并州,绿眸将军比彘,因畴前在南边平乱有从龙之大功,封九江侯,镇守南疆。
自此以后,满朝再无人敢提后宫之事。
此事虽已畴昔多年,但给天子留下了深切的印象,至今毋忘,是以现在前来拜访。
大燕皇朝,从建立的第一日起,便进入了政通人和的腐败期间,后代野史,更不吝以“明君贤后”如许的溢美之辞来描述大燕帝国的建国帝后。
这第一桩事,便从太和一年的首场恩科提及。
帝后相携入山,除看望乔平,也是为向白叟就教治水方略。
帝欣喜,与白叟秉烛长谈一夜,至天明方歇,回朝后,立即召徐勉入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