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降金
中国粹者戴鸿义以为“林丹汗对内实施同一漠南各部、重树宗主大汗的权威,对外实施联明抗金,以挽救危局,极力保护北元政权和蒙古民族的好处,是比较合适实际的。但是,林丹汗孤负了北元群众所寄于的希冀……林丹汗统辖的北元地区,以单一的游牧经济为根本,贫乏薄弱的气力,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做后盾,他更无坚固的大众根本,‘诸部各自称雄’‘傲然不睬’,在明与后金的打击面前,其统治地区内毫无任何的防备摆设,只能实施悲观的逃窜主义,‘君一怒而失国,众一怒而破城’,对内对外政策的弊端,树敌过量,必定使他的志向未成而‘报恨毕生’”。[37]
林丹汗在1612年与1615年攻打明朝,试图获得与明朝的贸易权,终究在1617年如愿以偿。1618年,后金侵明,林丹汗为了获得明朝的赏银,推行“联明抗金”的交际目标,并在1619年给□□哈赤写了一封言辞傲慢的国书,导致与后金反目。不过,林丹汗与明朝缔盟并未挡住后金对辽东的吞噬,1622年明朝在广宁之战得胜,林丹汗的救兵没起感化,而后二者间的联盟冷却下来。林丹汗也开端实施攘外必先安内(“先处里,后处外”)的政策,开端火并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并且制止与后金正面比武。以是林丹汗从未亲身与后金作战过。
1627年,林丹汗西迁,兼并右翼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此中一个首要目标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的“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出兵进犯大同,明朝不得不规复对林丹汗的犒赏。后金操纵林丹汗西迁之机,兼并了察哈尔本部,并于1632年大肆打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青海。他与明朝的干系完整分裂,明朝乃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厥后林丹汗与西藏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和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却图汗)结成“反黄教联盟”,诡计东山复兴,但很快于1634年归天。
林丹汗病故后,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带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但愿他移帐漠北。[29]这时,皇太极于1635年仲春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处所碰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得知额哲地点地。四月二旬日,后金兵度过黄河,四月二十八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抄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因而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布灭亡,漠南蒙古也全数收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奉为“博格达彻辰汗”,乃于翌年景立大清帝国。
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此时,镶黄旗两个蒙前人偷马逃出,将雄师压境的动静陈述给林丹汗。当时林丹汗驻帐于宣府边外,传闻后非常震惊,因而率众西奔。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蒲月下旬进驻归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26]